目录
1,会理古城旅游景点是什么?

有钟鼓楼,武侯祠,东岳庙,景庄庙,碑林,文塔等。 会理古城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腹心地带,县城距州府所在地西昌市180公里。东部和北部分别与会东、宁南、德昌县相邻;西与攀枝花市仁和区及盐边县、米易县接壤;南与楚雄州元谋县、武定县,昆明市禄劝县隔金沙江相望。 特色: 会理真正的当家招牌小吃,还要算遍布大街小巷的羊肉粉。会理羊肉粉在烹制方法和佐料使用上完全融合了川味麻辣鲜香的特色和当地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豪爽风格。 会理的羊肉出名,所用米粉也特别。比昆明的寻常的米线要粗,比成都、西昌等地常见的水发细粉更是粗犷豪迈许多。有人嫌它稍稍糙硬厚实,不太容易进味道,但羊肉粉非得要用这种粗粉烫来才别有风味。 肉肥粉粗,汤宽料足,洁白如玉,柔中带刚。少了些许繁华都市婉约细腻的小资情调,更多了几分山野古城大气粗犷的执著与热情。有一种原始和野性的独特美感。 羊肉粉是许多会理人早餐的首选,它的吃法完全是自助式的,用浓墨重彩的佐料来掩盖它那金戈铁马剑意纵横的萧萧杀气,海椒、豆瓣、小米辣,三种辣味的粗暴叠加,再将姜米和葱花、芫荽铺满大海碗,无法无天地张扬出桀骜不驯的个性。
2,会理旅游景点攻略有哪些?
1、龙肘山 位于会理西北的龙泉乡境内,又名玉墟山,山体呈南北走向,高峰山脊长约36千米,海拔3585米,山顶气候较为寒冷、冬季常有积雪,年平均气温在7℃左右。 2、会理古城 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城内景点有钟鼓楼、武侯祠、东岳庙、景庄庙、碑林、文塔等。 3、金江书院 金江书院在会理城区,现会理市第一中学内,是攀西地区办学历史悠久的学府之一。 4、会理白马寺 白马寺公园白马寺公园在原白马庙的遗址上重建。 5、会理精华水上乐园 精华水上乐园整合了以水上乐园为中心的周边旅游资源,探索了一条景观旅游与人文历史联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并加强了会理县境内各景点之间资源融合利用。
3,海南海口哪个初中好?
琼山华侨中学相对最好。下面从多角度进行对比: 一、师资力量 1、琼山华侨中学:学校拥有一支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有教职工262人,专任教师201人,其中高级教师62人,一级教师86人,中高级教师占73.6%。省市骨干教师24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23人。 2、海南海口二中:学校有教职工213人,其中专任教师183人,职工30人;中学高级教师46人,中学一级教师70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3人。学校有初高中教学班60个,学生3166人,其中高中部30个教学班,学生1605人,班级生均人数54人;初中部30个班,学生1561人。 3、海港中学:学校专任教师12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26人,小学高级教师27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达56%。 二、硬件设施 1、琼山华侨中学:学校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部分学生公寓配备空调,所有学生公寓保证生活用水供应,学生食堂配置饮用水供应设备,确保学习、生活的需要。 2、海南海口二中:配有标准的多功能报告厅、室内风雨球馆、多媒体教室等各种功能室;建有3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及排球场、篮球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3、海港中学:有电脑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2间;校内有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图书馆藏书量大,阅览室订有国内外报刊杂志200多种。 三、学校规模 1、琼山华侨中学:校园占地约124亩,分初中部、高中部。 2、海南海口二中:占地面积约68亩,建筑总面积达到5.21万㎡。 3、海港中学:校园占地约74亩。 扩展资料琼山华侨中学办学理念: 从由班主任管理学生的单一模式向全体教师的齐抓共管转变。改变过去的班级学生管理由班主任单打独斗的局面,实行任课教师承包学生的制度。教师人人承包学生,学生人人有导师,师徒结对,教学相长。将承包学生的成长、进步情况作为衡量教师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长期坚持,抓出实效。 学校以“科学立校、文化活校、科研兴校”为办学思想。秉承一中“务实、严谨、超越”的优良校风,全体教职工发扬“爱岗敬业、爱生奉献、自我超越”的优良教风,踏实工作,锐意进取。学校执教严谨,敢为人先,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口市第二中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口海港学校
4,澄迈中学好吗?
澄迈中学
海南省澄迈中学创1924年11月11日,至今于有83年的历史。学校现有教学班45个,师生员工达3289人,是海南省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县级重点中学之一。
学校的前身是“金江书院”。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光绪十三年建成第一批院宇,后因儋临客匪猖乱而停工。光绪十七年,县治从老城迁金江,永泰乡民重振精神,捐资筹款,书院才千落成(原址在现澄迈县第二小学院内)。光绪二十五年,受维新思潮影响,书院更名为“澄迈县金江高等小学堂”。
辛亥革命后,全国各地掀起兴办中学热潮,我县知名人士蔡帮宪(老城拨南人)、王宝珊(金江东朝人)、王秀球(金江富朗人)、邱玉显(长安邱家人)、张景茂(金江下坡人)等前贤也雄心勃发,牵头串联,集资筹款,经近十年的努力,于1924年秋将“澄迈县金江高等小学堂”改为“澄迈县初级中学”同年11月11日,中央教育部批文承认,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便定为校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