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郑国渠在什么地方

郑国渠在什么地方

郑国渠现在在陕西省泾阳县。郑国渠是我国有史以来在关中修建的最早的水利工程,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设计并建设的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到了现在历经岁月的沧桑和洗礼的它虽然早已不复当年雄姿,但它的遗址仍然矗立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方向大约25公里处的泾河北岸。

郑国渠遗址
郑国渠是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利专家郑国的建议开凿的,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至今造益当地。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堪称蕴藏丰富的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国渠的作用和意义
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展了当时秦国的农业生产,并灌溉关中农田100多年,还在于它的修筑首开了引泾灌溉的先河,为后世的水利工程奠定了基础。秦以后,虽然郑国渠的灌溉范国有所缩小,但之后的历代统治者仍坚持在关中地区完善水利设施,如汉代修筑了白公渠,唐代修筑了三白渠,宋代修筑了丰利渠,以及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等历代渠道。

2,郑国渠是谁修建的?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战国末期,秦国国力蒸蒸日上,虎视眈眈,欲有事于东方,首当其冲是韩国。韩国为避免被秦所灭,派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郑国为间谍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间修凿大型灌溉渠道。实为“疲秦”之策。识破后,郑国陈以利弊,秦王遂命郑国修渠灌溉。渠成秦王命此渠为郑国渠。 郑国渠的历史作用: 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 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称颂的就是引泾工程。 1929年陕西关中发生大旱,三年六料不收,饿殍遍野。引泾灌溉,急若燃眉。 中国近代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临危受命,毅然决然地挑起在郑国渠遗址上修泾惠渠的千秋重任。在他本人的亲自主持下,此渠于1930年12月破土动工,数千民工辛劳苦干,历时近两年,终于修成了如今的泾惠渠。1932年6月放水灌田,引水量16立方米/秒,可灌溉60万亩土地。至此开始继续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