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庄上土楼的重建

庄上土楼已完成景区1500平方米停车场绿化、水冲式厕所3座、铺设游步道500米以及大楼内排污处理工程,修缮练武场、武馆、书塾,总投资200万元;高隐寺景点也投入200万元,已完成800平方米停车场建设及硬化道路3公里等。吴凤故里壶嗣景点计划征地20亩,将投资100万元,如今已完成50万元。灵通大酒店项目建设,将投资2800万元,已完成1号楼一层、2号楼三层主体建设,预计在2011年投入使用。还有大溪镇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产品等也在稳步进行。驴行路线:福州驾车沿沈海高速公路前行,至漳州高速出口下高速;沿文峰镇方向到平和县城后,走官九线到大溪镇庄上村,全程约500公里。一座房屋无论以何种方式出现,能够被称得上城,肯定有足够的恢宏和厚重。在漳州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藏着一座福建最大的土楼,被称为土楼城。它虽还未加入“世遗”之列,但却比福建其他土楼更为壮观、恢宏。其貌不扬的“城”初识庄上土楼不免让人失望:远观,感觉它就像一座城堡,黑瓦屋顶、粗泥土墙,门面有个大方水塘,一条鹅卵石小路通向大门,实在是“其貌不扬”。走进土楼顿觉豁然开朗,这俨然是一座“城”:三层的单元式土楼,沿土楼内墙环绕一圈,里面还建有很多小土楼。“城”内道路纵横交错,不时有村民骑着自行车匆匆穿过小巷。如今在土楼里,依然居住着不少人家,居民走动、小孩嬉戏、老人咳嗽等声音,把土楼充盈得热闹非凡。行走在土楼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精致的石木雕刻,石雕以高浮雕为主,木刻以立体镂空透雕为主。而推开土楼祠堂厚重的木门,看到祠堂布局合理,前厅、天井、通廊、大堂错落有致,别具特色。土楼内有“葆真斋”、“毓秀堂”、“半天寮”和宫庙等公用建筑设施。从这些建筑,可以遥想当年土楼的热闹。土楼环山抱水“庄上土楼共有五个大门,内有两座小山,三口水井,四个主祠。”在村干部老叶的指点下,我们站在庄上土楼内的山上,来不及感叹土楼中有山有水的非同寻常,就被目光所及的庄上土楼的气势给镇住了。只见土楼前端为方形,转角抹圆,沿土楼外墙而建设的土楼群高约九米,共有三层。在土楼内还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土楼,这些土楼之间竟然还有不少菜地、果树,土楼之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郁郁葱葱的果林。“这是当年的练武馆和练武场。”老叶指着不远处的一座房屋和一片平地说。如今在庄上大楼,依稀可以想象当年的刀光剑影,兵丁齐走踢踏扬起的尘土厚厚沉积。“这座土楼周长700多米,占地面积34650平方米,共有142开间屋子,最高峰时居住了1800人;绕土楼走一圈至少要半个小时,是目前福建最大的土楼。”老叶报出的一系列数字,终于让我明白它何以被称作一座城了。两次地震仍安在“庄上土楼原设计建筑模式是葫芦形,因当时福建、广东一带明清二军还处在拉锯战,地方上盗贼猖獗,社会动乱。”老叶说,为加强防卫作用,房主便以原“旧寒楼”作为葫芦顶,左右配建两座耳楼“漕洄楼”和“竘升楼”作为葫芦耳,再建一座连体楼“岳钟楼”。老叶介绍,岳钟楼没有北墙,它直接依靠在庄上大楼的南墙外,成为小楼依大楼的独特景观,这在福建土楼史上绝无仅有。庄上土楼虽然为土木结构建筑,但各楼的楼墙都建有窗口和枪眼,可以防卫、防震、防水、防火。该楼先后经历了两次大地震、一次特大洪灾,而安然自在。楼主故事流传至今寻根溯源,庄上土楼迄今流传着该楼创建人叶冲汉的故事。据说,庄上土楼是天地会首领张耍(又名万礼)和叶冲汉以万为姓早期结义的旧址。据叶氏族谱记载,张耍,原是个穷书生,一年赴考落第,行乞回家,途经大溪庄上村时,已深夜,到叶家借宿。叶冲汉为人讲义气,乐善好施,见张耍憨厚,且一表人才,愿结为友,留居3年,供其练武,视为兄弟。之后叶冲汉为他备足路费,让他上路投军,还特别做了32个饼,让他带着路上做点心,并交代若要给别人吃,一定要先切开面饼。张耍途中歇脚,拿出面饼吃,觉得好奇,切开一看,原来兄嫂怕他路费不够,在每个饼中藏一块白银,张耍看后感激万分。清顺治7年,张耍率部众数千人投奔郑成功,屡建战功,后官封厦门水师提督,统管闽南各县。之后不久,叶冲汉在张耍的帮助下,开始建庄上城。
2,庄上土楼的历史
最大的土楼——大溪镇庄上楼最大的土楼在平和可是数易其主。楼外径长77.6米的芦溪镇芦丰村的丰厥楼,曾享有“世界之最”的美誉。但丰厥楼的“世界之最”纪录很快被打破了,有人发现霞寨镇西安村的西爽楼长度竟达96.8米,丰阙楼只好屈居第二。最大的桂冠同样没有停留在细爽楼,内围直径达220多米的大溪镇庄上土楼,因为大获得了庄上城的称呼,被学术界广泛认可,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大桂冠的更迭,不仅仅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更为重要的是历史的不断发现。土楼曾经是热闹的,如今的土楼却是冷清的了。许多土楼已经不再有尘世的烟火,只是静默地在那里成为故事的主角,而讲故事的人已经在土楼之外。平和土楼在曾经的风光之后有的土楼已经破损了,或者部分坍塌,或者即将坍塌,它们已经逐步退出生活,也许若干年之后,它们也将退出目光之中的故事,成为记忆被越来越少的人提及。留存的土楼弥足珍贵,不再是生活的场所,而是需要保护的研究对象。任何事物,提升到保护的层面,离消亡也就不太遥远了。
3,土楼是什么形状的建筑?
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福建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圆土楼。[13] 共5张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结构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也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4,土楼是什么建筑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如:永定初溪土楼群、南靖书洋乡田螺坑土楼群等。 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注意,同时也吸引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检查、评估和验收。 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 全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户人家。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如升楼”,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有个“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的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该楼建于明成化年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 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5,世界上最大的土楼在哪里呢?
世界上最大的方形土楼在平和
大溪镇庄上村(就在大溪镇里面,在灵通岩下)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大方型土楼——庄上大土楼,近来成为旅游新热点。庄上大土楼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南北相距220米,周长700多米,楼高9米,占地34650平方米;环山而建,楼中有山,是其最大特色。楼内除住房外,还有祠堂等公共建筑和设施,使土楼成为中国农村传统社会的一个缩影,研究福建客家民系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