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何应钦将军生平?

何应钦,国民政府高级军事将领;
黄埔校长蒋介石的嫡系将领。
日本振武学校毕业;
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一期毕业;
军事指挥能力平平,但政治能力最强。
原黔军将领,遭刺客枪击,弹中胸部,后离黔赴粤。
黄埔军校成立时,何应钦被蒋介石任命为少将总教官,长期追随蒋,成为国民党军界元老。
1927年借陈诚在战斗中因病坐轿上前线指挥将其免职,自此两人结怨。
“西安事变”时,不顾蒋介石的安全,力主发兵讨张,与宋美龄闹得不可开交,令蒋也对其产生戒心。
1947年军事参议院,改为战略顾问委员会,任首任主委(龙云代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接受在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留下历史性的镜头。
大陆时历任军职:
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兼第四战区司令长官;
广州行营主任;
参谋总长;
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
1949年撤往台湾。
1950年5月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央评议委员会评议委员等虚衔,后一直担任虚职。
1954年12月18日退役。
1987年10月21日因心脏衰竭在台北逝世。( 何将军文盛而武缺,参谋政委之才也;不甘久居人下,然性窄多结怨,心刚而柔欠,得善终应感天恩矣。)
2,何应钦的子女简介
何应钦唯一的女儿是何丽珠。 1、何应钦的夫人王文湘,1917年在贵阳与其成婚后,双方感情一直不错,但一生无子,何丽珠不是何应钦的亲生女儿,是何应钦弟弟何辑五的孩子,后过继给何应钦。 2、何丽珠在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就开始走上社会。在父亲何应钦的安排下,她当时主要是从事商务和外交方面的工作,曾在日本做过“驻日代表”。 3、后来何丽珠奉派到美国,任台湾驻美国“领事馆”商务官员,后任“副领事”一职。何丽珠寻着他父亲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的为台湾文化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扩展资料: 1、何应钦的侄儿何绍周,像他的叔叔一样是军人,是中华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的陆军中将。因不愿接受家里为他安排的包办婚姻,便离家出走奔赴广州,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 2、1927年蒋介石与何应钦的矛盾发生后,何家从事军事的人都受到了排挤,何绍周于第二年即1928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陆军大学正则班的第十期毕业生。 3、参加过淞泸会战、南京保卫战等战役,更是将所谓的杂牌军用自己的铁腕手段,整治成为了敢打敢拼的正式部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应钦
3,何应钦故居的介绍
何应钦故居地处贵州兴义城南部45千米的峰林、石林之中的小集镇,是已故国民政府军政部长、行政院长何应钦先生的故乡。1890年4月,何应钦出生于镇南一幢木结构中式房屋内。房屋原系普通民居,是何应钦之父于1874 年修建的。后随着何应钦职级的不断升迁,其家人先后改建加高了三次。为了配套,又新建两幢厢房,最后成为巍峨高大、宽敞明亮的一楼一底标准的三合院建筑。楼房中的石柱、石凳、石缸、石壁,雕龙画凤,刻制精细;墙上镌刻的 “鱼跃鸢飞”,书法精湛;花鸟虫鱼,栩栩如生。
4,何应钦故居的故居组成
何应钦在兴义市泥凼的故居有两处:一处在风波弯,在风波弯的故居占地10余亩,依山势筑石为堡,房屋于堡内、石垣上设有炮口枪洞,遇有攻击,可依堡自守。石堡好像建在一条“回龙转向”的龙头之上,易守难攻,坚固沉稳。堡内建筑由正厅、两厢、花园、鱼池等构成。正厅面阔五间,长30米,硬山木结构,三层三重檐。门窗、柱础采用透浮相间的中国传统雕刻手法,刻制诸多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狮虎龙凤图案,既典雅庄严,又富贵美观。柱础上刻梅兰竹图案,宛如一幅幅水墨丹青,其手法之高,堪称山区石雕杰作。檐下垂瓜柱,又如红灯高悬,使整座建筑更加艺术化。故居往上加高过两次,意为节节高升,但是因家中何人升官后加高均不得而知。一处在泥凼街上。坐落于山腰,由前厅、两厢及正厅构成四合大院,均一楼一底。院中天井用石板镶嵌。院内石雕木刻图案多达百余幅,其中尤以刻在窗下石裙板上的“鱼跃鸢飞”四字最为引人注目,其书为行书阴镌,每字约60厘米见方,书法游刃如龙、俊迈洒脱,刻艺深浅得宜、洗练细致,堪称书法佳作。院门前临桂北丘陵,千山万壑,浩瀚无垠,一眼望去,清晨“万马奔腾”,傍晚“万马归槽”,气势磅礴。民间传说这千峰万岭,好像百万雄兵,后面大山犹如统兵大将,何氏故居为将台,称之为“大将点兵”。何应钦故居,既包涵了大自然与能工巧匠的神奇功力,又从其特殊的一面体现了何应钦先生非同寻常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