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吕国增的人物履历

1976年至1977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非洲司科员;1977年至198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共和国大使馆职员;1981年至198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非洲司科员、三秘、副处长、处长;198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毛里求斯共和国大使馆参赞;1992年至1994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非洲司参赞、副司长;1994年至1997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1997年5月至2000年7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突尼斯国特命全权大使;1998年5月至2000年7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勒斯坦国特命全权大使;2000年至200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2001年至2003年任陕西省省长助理;2003年6月任外交部部长助理。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任外交部副部长。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校友(在线等!急!)
1、李铁映,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2、李贵鲜,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3、宋健,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4、姜恩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5、韩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6、陶驷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现中国禁毒基金会理事长 7、刘结一,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8、宦国英,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扩展资料: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255人,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教师172人,教师中超过90%拥有海外学习经历。学校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3人。 学校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江学者”青年项目、“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首席专家共11人。 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81人、硕士生导师240人,教授134人、副教授233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7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外国语大学
3,中国外交官最厉害是哪一位?
在世界外交史中,西方认为,中国近现代严格意义上只有“两个半外交官”。或许就是您所说的最厉害的外交官了。
他们是:半个顾维钧;一个李鸿章;一个周恩来。
顾维钧之所以是半个,是由于他只有出色外交行动,而没有完整的外交思想理论。(也是由于时代背景造成的无奈的结果)
李鸿章是最早的西方眼中的“中国外交官”。他有着自己“权衡列强”的外交思想,并且也能付诸实践;在外交行动方面也尤为出色。
周恩来自不多言,这里抛开他的人格魅力,只谈他的外交思想。他的杰出外交思想贡献有两个“求同存异”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然在外交行动方面自然是十分出色的。
所以说这三位外交官可谓您所说的“最厉害的外交官”了
4,中国最有名的外交官
中国古代十大最杰出的外交官 ——“出使四方,不辱君命”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外交使节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的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笔者精选了其中最杰出的十位外交官,在此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1、晏子 晏子名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褒奖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他的生平事迹基本被收入到了《晏子春秋》一书中,该书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2、蔺相如 记得在小学就学习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故事,就记住了蔺相如这位出身微贱却智勇兼备的外交使节。蔺相如(?-前260年),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氏璧”,宦官缪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使。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与秦王相见,他又随赵王同行,在筵席上,没有使赵王受屈辱,大长了赵国的志气,大灭了秦国的威风,因功得任为上卿。他与廉颇一将一相,生死与共,和衷体国,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 3、 张骞 张骞(前164~前114),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西域(主要指今新疆)也成为最早纳入中国版图的边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