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董鄂妃福临,顺治和董鄂妃的故事

顺治和董鄂妃的故事 董鄂妃不但姿容绝代、才华出众,美而贤,聪慧能文,而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董鄂妃时常陪伴在顺治的身边。 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我我的小夫妻,他们情投意合,相得益彰。淑德彰闻,温惠端敬是对董鄂妃最好的评价。 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顺治悲恸欲绝,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顺治追封为董鄂妃为皇后,以示褒崇。 顺治为其辍朝四个月,按照礼制,皇后去世辍朝时间也仅仅是五天,为皇贵妃去世而这样的辍朝时间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扩展资料: 董鄂氏的早逝,顺治使看破红尘,万念俱灰。他便产生悲观厌世,企望遁入空门,以求精神上的解脱。他曾命高僧茆(máo)溪森为其削发剃度,决心出家。 孝庄皇太后百般劝解,命人急召高僧大觉禅师玉林琇抵京,玉林琇劝阻了顺治帝削发为僧。顺治从此一蹶不振,终日郁郁寡欢。 这位身体素质本来就十分羸弱的皇帝更加虚弱,结果,在爱妃董鄂氏死后仅半年就染上天花,不久便死在养心殿,追随著他的爱妃而去了,时年24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董鄂妃 关于顺治帝与董鄂妃的小说 《心经》:秋了/著 《安静的开始,安静的结束》:蕾云/著 《穿越时空之绝色神偷》第一部:晓丹叮咚1/著 《也无风雨也无清》:莳薇/著 《梦续三百年》:孤单的兔子/著 《怜花落董鄂妃传奇》:良尔之/著 《我是董鄂妃??》:落日余晖/著 《宫萦芬芳》:雾霭凝香/著 《顺治的董鄂妃》:幽梦梦/著 《梦绕董鄂妃》:紫苏薄荷汤/著 《桐树花深》:雯舟舟/ 还有一个,叫《宛妃传》,虽然不是主讲董鄂妃,但也很感人。 漫画的话,推荐你看《妃夕妍雪》,主人公是董鄂妃董鄂凉夕,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贞妃董鄂玉妍,佟妃佟佳念雪。 关于顺治帝福临的宠妃。董鄂妃。董鄂妃到底叫什么啊。 中国古代的看法 越是尊贵的女性名字越要隐晦 不为外人所知,古代女性的名字是绝对隐晦的,除了家人是不会告诉外人的,有点身份的平民都不会把女儿的名字说出去。 唐宋以后 理学兴盛更是如此 所以绝大部分正常的情况下(除非乱世 ,礼崩乐坏的时候 。所以开国皇后往往有时候都留下了名字, 因为兴于乱世,没有什么规矩。比如明朝开国皇后马秀英 汉朝开国皇后吕雉。满洲在刚兴起时候,没有建立大清, 建立好正式规章制度时,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很多后妃都留下名字也是这个原因,比如努尔哈赤之妻皇太极之母孟古皇后,皇太极正妻孝端皇后哲哲,顺治母孝庄皇后布木布泰。 而在清朝正式建立以后,是绝不会流传出后妃的闺名的。史书也绝不会记载,连平民百姓也不会把自己家女人的名字告诉外人 女性除了姓氏 是几乎不可能把名字留下来的 史书上也绝不可能记载女性的名字 因为中国古代的看法 女性的名字为外人知道是大不敬的 尤其是皇后 妃子 公主之类的贵人 。要是史官敢把皇帝爱妃的名字记载史册给后人知道,大概会被皇帝砍头了。 所以我们绝不会有可能知道她们的名字的。影视作品上的名字都是作者自己取的。 董鄂妃的一生资料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帝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实为少见,其父亦进三等伯。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第一位皇贵妃,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 扩展资料 董鄂氏为满洲八旗著姓(满语中意思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清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董鄂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军官,顺治二年以后,鄂硕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对孩子们的一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董鄂氏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书法,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娴静气质美,而且悟性极高。 董鄂氏的才学在当时入关之初的满洲世家女中,可谓是寥若晨星,已经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又焉能寻觅到知音,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清代历史上十分罕见。 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氏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更为董鄂氏颁诏大赦天下。大清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后妃嫔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后代皇帝立后也仅是颁发恩诏),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氏18岁。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氏为皇贵妃颁行天下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氏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董鄂妃是福临皇帝的弟媳妇?董鄂妃是二嫁? 孝献皇后,董鄂氏,又译栋鄂 氏,世称董鄂妃,独为帝所盛宠,内大臣鄂硕之 女,费扬古之姊。有学者认为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 是董鄂妃的前夫,并由于顺治与其抢夺董鄂妃而 死,这个传说不见于正史。顺治对其评说:克尽孝 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后幼聪颖过人,及长娴 女工,有母仪之度,姻党称之。董鄂妃崩,顺治深 为哀恸“妃既薨,帝忽忽不乐,自于宫中行年之丧, 又亲制行状,述妃懿媺,以寄其哀,及崩”。合葬孝 陵,追尊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子一,生三月而殇,未命名,封和硕荣亲王。 顺治有多爱董鄂妃?越详细越好!! 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福临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福临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 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十分欣喜,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 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 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 扩展资料: 顺治帝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后降为侧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 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 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董鄂氏去世后,顺治为其辍朝四个月,按照礼制,皇贵妃去世辍朝时间也仅仅是五天,为皇贵妃去世而这样的辍朝时间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无法被超越的。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 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顺治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请108名僧人诵经祈福超度亡魂。 十月初八日,顺治皇帝第五次亲临寿椿殿,为后断七。当年十一月,顺治皇帝以董鄂氏的遗愿,下令停止下年秋决。 还在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初八西苑广济两山同时举行孝献皇后仙驭道场继续为逝者超度祈福, 清制中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皇帝或者太后去世时改用蓝笔,过27天后,再用朱笔。而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顺治帝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 为了彰显孝献皇后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顺治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孝献皇后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孝献皇后语录》。 顺治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量的追悼孝献皇后董鄂氏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的具体实例,展现了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 顺治对董鄂氏的丧礼大操大办也明知违背她的意愿,但他无法自制,似乎只有如此表示对董鄂氏生前没有晋升皇后的深深遗憾和怀念 在孝献皇后董鄂氏薨逝后仅半年,顺治帝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当时正直元旦,无论宫中与民间都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就在这时皇帝病重的消息从宫中传出。 在钦定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即位、口述遗诏后,顺治皇帝于正月初七日半夜崩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 清康熙二年,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一起与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合葬于清东陵中的孝陵。 在清东陵中顺治的地宫是惟一没有被盗过的,她与他在身后的确得到了长久的宁静。
2,清顺治帝福临和董鄂妃算是“情深不寿”吗?为什么?
顺治和董鄂妃两人却是可以算得上是“情深不寿”。他们两人的感情非常的深厚,不过董鄂妃在顺治17年的时候因为天花去世,不久之后,顺治也死了。 顺治其实并不适合做君王,因为他是一个痴情的男子。自古帝王多无情,清朝的顺治却是一个异类,他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顺治作为满清政权入关以来的第一位君王,他的子嗣尤其重要,因为对封建王朝来说,皇储就是国本。特别是刚刚坐稳江山的满清政权,需要一个血脉纯正的皇储来稳定天下的民心。 基于这样的考虑,孝庄太后给顺治安排了两个皇后,都是她的侄女,纯正的满人血统。对于这样的政治联姻,顺治并不喜欢。因为他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对第一任皇后,他不顾孝庄太后的反对,执意废黜。对于第二任皇后,他的态度倒是缓和了许多,因为这时候他已经遇到了一生挚爱----董鄂妃。当然顺治也知道汉人女子要想做到皇后的位置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把董鄂妃放到了皇后之下最尊贵的皇贵妃位置上。有了董鄂妃的顺治,对于皇后的抵触心里就没那么强,只当她是一个摆设。 董鄂妃是一个温婉贤良的女子。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家庭妇女。在顺治下朝之后,董鄂妃总是亲自安排他的生活起居,就连顺治在处理正式批阅奏折的时候,也是董鄂妃在一旁陪着。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和陪伴,让顺治感受到了亲情和爱情的温暖,所以他们两个的感情越发深厚。 不幸的是,董鄂妃感染了天花,在得知实情之后的顺治,不离不弃地陪在她身边照顾她。由于亲密接触,顺治最后也患上天花,不治身亡。假如顺治能够无情一些,在得知真相以后马上隔离董鄂妃,那么也许就不会因为天花丧命。不过爱情的力量让顺治忽略了死亡的危险,所以他们两个人真的是情深不寿。
3,顺治为什么那么爱董鄂妃?
顺治皇帝之所以喜欢董鄂妃,是因为董鄂妃精通经史,两人有着说不完的话题,顺治皇上的两位皇后和他都没有共同语言,并且都是孝庄太后挑选的,顺治非常的不喜欢,可是又不得不妥协。 顺治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天子,相貌堂堂,喜欢汉文化,举手投足之间温文尔雅,董鄂妃喜好读史书,擅长书法,因此,董鄂氏像汉女一样温文尔雅,有股知性美,俩人互相吸引,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所以顺治喜欢董鄂妃。 身世之争 董鄂妃的身世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正史说,第二种是秦淮八艳之董小宛说,第三种是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福晋说。顺治帝与董鄂妃之事,历来为世人所瞩目。 辛亥革命后,董鄂妃的来历问题,又引起人们的议论,先曾说她是明末秦淮八艳董小宛,后又认为她本顺治弟媳、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福晋。前一种说法属于误解,较快得到澄清,后一种意见则绵延不绝,流传至今。现许多影视,小说都沿用重要这一意见。 由于董鄂氏身前身后典礼过于特殊和身上各种谜、扑朔迷离的身世,这也是董鄂妃成为清初风云人物之一。
4,顺治与董、鄂妃最后有孩子吗
有孩子,但夭折了。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欣喜若狂,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之后更是大赦天下(有清一代因为皇子出生而大赦天下的唯有皇太极的皇八子以及顺治的第一子),对这个孩子的待遇甚至超越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
皇四子出生时顺治颁行天下的大赦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统立极,抚有四海,必永绵历祚,垂裕无疆。是以衍庆发祥,聿隆胤嗣。朕以凉德缵承大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庥,于四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贵妃出。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爱戴之悃,特颁肆赦,用广仁恩。
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过数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这已经是超越祖制了,丧葬规格逾制,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并亲笔写下《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抒发对皇四子的宠爱和痛惜之情:“制曰:和硕荣亲王,朕之第一子也。生于顺治十四年四月初七日,御天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盖生数月云[2] 。爰稽典礼,追封和硕荣亲王……呜呼!朕乘乾御物,敕天之命,朝夕祗惧,思祖宗之付托,冀胤嗣之发祥。惟尔诞育,克应休禛。方思成立有期,讵意厥龄不永!兴言鞠育,深轸朕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