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长孙无忌的墓碑在哪呀!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86公里处永寿县渠子乡永寿坊村。唐代墓葬。墓为圆锥形,封土高0.7米,占地面积1840平方米。墓前原有墓碑,现已遗失。长孙无忌原籍洛阳,初为拓拔氏,好学谋略,封齐国公,历任尚书仆射、司空、司徒,唐武则天执政时,因许敬宗诬陷被贬赐死。长孙无忌墓现有数处,此墓真伪待考。�
长孙无忌字辅机,唐初人,祖籍河南洛阳,世代为官,幼好学,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太宗文德皇后即其妹也。无忌与太宗友善,玄武门之变中,先发诛建成、元吉等,天下初平。贞观元年由吏部尚书进封齐国公,十七年画无忌等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犹豫不决,经无忌、房玄令等周旋晋王乃立,加授无忌为太子太师,太宗病危,封无忌、褚遂良二人为辅政大臣。李治继位后,欲立武昭仪为皇后,无忌屡言不可,高宗偏听许敬宗诬陷,逐去其舅父长孙无忌的官爵,流放黔州,后令自缢,籍没其家,天下至今哀之。
永寿坊村民皆姓长孙,自称无忌是其先祖,成立有文保小组,设有文保员。已划定五亩土地保护其墓,加高封土,植树绿化,墓地围墙及看护房正在筹建中。
2,长孙无忌墓的长孙无忌墓
长孙无忌墓现有数处,此墓真伪待考。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86公里处永寿县渠子乡永寿坊村。唐代墓葬。墓为圆锥形,封土高0.7米,占地面积1840平方米。墓前原有墓碑,现已遗失。永寿坊村民皆姓长孙,自称无忌是其先祖,成立有文保小组,设有文保员。已划定五亩土地保护其墓,加高封土,植树绿化,墓地围墙及看护房正在筹建中。
3,长孙无忌墓的陕西记载
其次,陕西又有三处记载——1,长孙无忌墓位于陕西省永寿县渠子乡永寿坊村北约半公里处。1986年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竖立署名永寿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标志碑一块,建立了文物保护组织和科学记录档案。永寿坊村民皆姓长孙,自称无忌是其先祖,成立有文保小组,设有文保员。已划定五亩土地保护其墓,加高封土,植树绿化,墓地围墙及看护房正在筹建中。2,出启夏门(乌龟曰:这是长安城南门),览南郊、百神、灵星三坛。次杜光村。东南历仇家庄。张注曰:庄即唐宦官仇士良别业也。士良死,籍没其家,后晋赐晋昌军节度使安彦威,安氏子孙世守之。士良墓碑俱存,其南为郭子仪墓,西南长孙无忌之墓,碑皆断仆。——这个是北宋张礼的《游城南记》3,当然就是宋元时留下来的那个昭陵图,里面明确标注说无忌哥哥的墓在昭陵陵园里。也就是说,陕西这块儿,至少有三处可疑地点,一是长安城南,一是长安西北的昭陵,一是昭陵还要往西北走的永寿——结论:永寿县志所记载长孙氏唐初移民至此靠不住。
4,长孙无忌当时是满门抄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子孙留下
一、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因为被流放,所以也会存活。
据《永寿县志》记载,永寿坊村的长孙姓氏相传是唐相长孙无忌后裔,祖籍河南洛阳,唐初来永寿坊。初来者长孙步云,自称是长孙仁的二十四代孙,定居永寿坊村。今长孙姓聚族永寿坊村,分支龙头沟村。
二、长孙无忌简介: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