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王克明的人物简介

50年代初开始任职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新美术出版社)编创,从事连环画创作和木刻创作,出版印刷佳作连连,达数十种,作品并多次入选上海市美术展览和版画艺术展览。60年代后转战于美术教育战线,于在美术院校专职担任美术专业人才的教学工作,培养扶持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后起之秀。王克明先生是老一辈著名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80年代以后先生的山水画作品陆续问世,引起了许多同道的重视,也得到来自美术爱好者的好评与青睐。王克明的山水画作品融传统笔墨与西方绘画深度空间层次于一体,笔墨深沉,苍劲有力,画面浑厚华滋。王克明先生家学渊源,加之自身勤奋,善于在山水画中吸收他类艺术的养料,面貌自成一格,故而广受好拼。1985年曾在日本东京千枼画廊展出;1995年10月在加拿大多伦多成为当地中国美术会会员,并在中区华埠比华利街150号参加首届会员山水画专题展览,其以中国长城为创作主题的“长城展万里,中加友谊情”画幅等展出作品得到了当地展览机构颁发的中加友谊奖项;2009年8月参加由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南京博物馆等单位组织举办的中日国际雪樱美术展,其作品“水墨添彩湖色斑斓”获美术作品大奖。王克明现为工艺美术学院退休高级教师;上海市老年书画会顾问;上海市普陀大华书画社社长。
2,王克明的履历
王克明(1939—2013),浙江乐清人,中国杰出的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39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黄华镇。1957年毕业于温州中学。196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二系。现为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波姆物理学会科学成员;长期从事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及离子注入光波导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离子束光电晶体材料改性的研究中,他和他领导的课题组系统地研究了离子注入形成氧化物光电晶体的光波导结构及其特性,提出了形成波导区折射率增加型光波导的新原理、新模式和新方法;提出了用激光脉冲沉积法制备掺Er的KTP晶体波导激光薄膜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重离子注入光电晶体中的射程和损伤分布,发展了重离子在多元靶中的平均投影射程及其离散的有效计算方法;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七项,其中重点项目两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80余篇;“粒子与光电材料相互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离子注入光波导与缺陷研究”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四项;作为负责人完成的“粒子与光电材料相互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后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7月20日13时1分在济南逝世,享年74岁。王克明的太太黄慕斌,福建人。育有一子一女。现在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克明教授长期从事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的研究工作。在离子束光电晶体材料改性的研究中,他领导的课题组系统地研究了离子注入形成氧化物光电晶体的光波导结构及其特性,提出了形成波导区折射率增加型光波导的新原理、新模式和新方法,并揭示了离子注入波导结构的形成机理;提出了用激光脉冲沉积法制备掺Er的KTP晶体波导激光薄膜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重离子注入光电晶体中的射程和损伤分布,发展了重离子在多元靶中的平均投影射程及其离散的有效计算方法。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王克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7月20日13时01分在济南逝世,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