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红军最初到达陕北是在什么地方?

红军最初到达陕北是在什么地方?

首先,最先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部队是红二十五军,其于1931年10月在安徽金寨成立,最初在序列上隶属于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进军川陕之后,红二十五军作为留守部队先后经历了多次整编,于1934年11月按照命令开始进行长征。当时,红二十五军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一带集结出发西进,成为了是继中央红军离开瑞金进行长征之后的第二支长征部队。  在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不但粉碎了敌人的多次重兵围剿,还沿途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四支红军长征部队唯一在长征途中创建革命根据地并得到发展壮大的部队。后来,红二十五军继续北上,西出秦岭、北渡渭河、翻越六盘山,成功实现了战略性大转移,最终于1935年9月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比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成功到达陕北吴起镇早了一个月。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之后,很快与陕北红军进行了一次整编,两支部队合编为了红十五军团。红十五军团组建之后,先后组织发起了劳山战役、榆林桥战役等,为迎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进而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久之后,随着红军主力在陕北成功会师,红十五军团被编入到了红一方面军序列。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红十五军团整体上被改编为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  在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的军长是程子华,他是山西运城人,后来在抗战时期曾担任过晋察冀军区代理司令员,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过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部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等重要职务,在1955年由于程子华已经离开了军队系统,所以没有参与授军衔。而担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的是徐海东,他是湖北大悟人,后来在抗战时期曾担任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旅长,由于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徐海东身患重病只好离开部队进行治疗和休养,在1955年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2,红军胜利到陕北的意义是什么?

全文一共讲了三件事:到达吴起镇,长征最后一战和红一方面军总结会上听毛泽东讲话。 其中最后一件事是重点,毛泽东阐述了红军长征的重大意义,作者将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也记录了自己当时的见闻感受;而前两件事是为听毛泽东讲话作铺垫的,也是长征胜利意义的具体体现。 这篇是杨成武上将回忆录里的一篇文章,以杨成武为第一人称视角,记述了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以及红一方面军进行总结的情景。 希望大家能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深刻体会伟大的长征精神,增强爱国热情,牢记使命。

3,红军为什么去陕北

历史力量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必然趋势与偶然机遇的结合结果。置身大趋势之中,善于创造并把握有利机遇,就是伟人的足迹。 陕北有苏区,说明那里有共产党生存的基础和条件。 俄界会议后,党中央率领红一、三军,突破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于1935年9月18日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这里,根据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获悉的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情况,毛泽东提出到陕北去。 同时,按照俄界会议决定,北上部队正式宣布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随后,陕甘支队于9月27日占领通渭县的榜罗镇。当天,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榜罗镇召开会议。会议讨论研究了当前的形势和陕北的军事、政治、经济状况,认为陕甘支队应迅速到陕北同那里的红军会合。 会议决定改变俄界会议关于首先打到甘东北或陕北,以游击战争与苏联发生联系,取得国际帮助,创建根据地的原定战略方针,做出了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正确决策,提出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的新的战略方针。 会议还决定派一支部队,与国际联系,取得国际的技术帮助。后来因为条件不具备,主观力量达不到而未能实现。 蒋失败原因是蒋介石所领导的队伍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且他们得不到群众的支持。 扩展资料: 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红军长征先后有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 仅中央红军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就行程二万五千余里,途径十一个省,红军指战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冲破国民党重兵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参考资料:人民网-解读长征(49):红军为什么把落脚点放在陕北 百度百科-红军到达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