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十六国志 | 汉赵篇(一)乱世的序幕

五胡十六国,说到这个时代,大家可能会略感陌生。因为在教科书里对这个时代提到的不多。也很少有改编自这个时代的电视剧、电影、动漫画(黑暗王朝有一部叫做《悼武》的漫画,是以这个时代为背景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网上搜一下)、游戏等。所以,大家对该时期的历史大多不甚了解。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五胡十六国,看一看,那时都有些什么人物,都发生了一些什么历史事件吧。(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描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以及一些极为主观的评论。如有不对的地方,望大家多多指出。有批评才会有改进,才会有进步!)
五胡十六国,上接西晋,与东晋历史同时发展,下启南北朝。从刘渊占据离石(今山西省西部),建立“汉”政权开始算起,约有一百三十六年历史。因为在此时期较为活跃的少数民族有五个,分别为: 匈奴、鲜卑、羯、羌、氐 ;相继出现的政权约有十六个,所以统称之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的兴起,可归结为中原晋朝内部的混乱引来了外部势力的侵入,“ 内难兴于戚属,外祸结于藩维 ”(《魏书·列传第八十三》)。晋室当时的内讧,后世称之为“ 八王之乱 ”。这场内讧历时十六年,始自汝南,终于东海。
内讧的源头,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氏(贾充之女)干预朝政,污蔑杨太后之父杨骏谋反,夷杨骏三族。之后,汝南王司马亮与楚王司马玮相攻伐,自家之斗就此拉开帷幕。
“八王之乱”期间国政黑暗,政治迫害此起彼伏,国势大衰。而此刻,外族的兵马已经蠢蠢欲动。
首当其冲者便是匈奴人—— 刘渊 。
刘渊字元海,是新兴匈奴人。著名的匈奴单于——冒顿(读作“默独”)的后人。刘渊之父乃是匈奴的左贤王,名叫刘豹。关于刘渊的出世,史书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刘豹的妻子呼延氏,曾去龙门祈祷,期望上天可以赐给她一个儿子。
此时,有一条头上长着两只角的鱼游到呼延氏面前(龙门内应该有一个水池),过了好一会儿才游走。当天夜里,呼延氏做了一个梦,梦见白天所见的那条鱼化为人形,左手中拿着一样东西,大约有半个鸡蛋那么大,闪闪发光。他对呼延氏说:“此是日精,服之生贵子。”
第二天醒来后,呼延氏把这个梦告诉刘豹。刘豹认为这是一个“吉徵”。十三个月后,刘渊出世了(约在曹魏嘉平年间,即公元249年至254年之间)。
2,出土珍宝无数的海昏侯墓,为啥他27天做了1000多件荒唐事?
2011年的一个夜晚,江西大塘坪乡突然来了几个外地人,鬼鬼祟祟地直奔村后的小山。这座小山并不寻常,世居于此的村民都知道,相传那是一座古代陵墓,埋葬着一位神秘的贵族。 警觉的村民意识到,这群陌生人很有可能是一群盗墓者,于是赶忙打给了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的考古工作者紧急出动,赶赴大塘坪乡。这时谁也不曾想到,之后的考古发掘,震惊了整个考古界。 01 考古发掘进展得很顺利,整个陵墓的构造也逐渐清晰起来,但是墓主人的身份却迟迟无法确定。毫无疑问,这是一座典型的,形制规整的列侯汉墓,而汉代的南昌只有一族列侯——海昏侯。不过历史上一共有四代海昏侯,这里埋葬的又是哪一位呢? 2015年,这座大墓的陪葬墓及主墓室外的考古发掘工作终于结束了。在这四年里,出土文物琳琅满目,上到金玉制器,下到生活用品,无一不在。足可想见,这位海昏侯是多么的富有。这也让人们对主墓室里的陪葬品,有了更高的期待。更重要的是,揭示墓主身份的密码,也许就藏在主墓室的奇珍异宝之中。 果不其然,主墓室里层层叠叠的文物中,一枚小小的玉印吸引了专家的注意,上面清晰地刻着两个字——刘贺。 至此墓主人的身份得到了确认。但是这个刘贺到底是谁?一个列侯,他的陪葬品为何堪比君王?且听我慢慢道来。 02 这个海昏侯刘贺,是真正意义上的出身显赫。他的祖父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而他的父亲,是汉武帝与宠妃李夫人所生的昌邑王刘髆。如此显赫的身世,如此高贵的二世昌邑王,怎么会流落到“卑湿之地”,做了一个海昏侯呢? 元平元年(前74年),刘贺的六叔汉昭帝驾崩,年仅二十一岁。英年早逝的汉昭帝,也是个可怜的人。他八岁即位,无力亲政,真正的大权掌握在权臣霍光的手里,汉昭帝也就此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傀儡皇帝。既然是傀儡,就只能任人摆布。身为皇帝的他,国家大事无权决定不说,就连自己可以宠幸哪位妃子都说了不算。在霍光的安排下,十二岁的昭帝迎娶了霍光的外孙女——六岁的上官皇后。接下来的九年里,在霍光的安排下,汉昭帝不得接触上官皇后以外的任何一个嫔妃。然而就是这样,直到汉昭帝去世,上官皇后也没有生下一个子嗣,十五岁就成了寡妇。 皇帝早逝,又无子嗣,那么皇位继承就成了一个问题。霍光环视朝野,将目光投向了年轻的昌邑王刘贺。 霍光专权独断,他在上朝时提(xuan)议(bu)立昌邑王刘贺为新帝,满朝文武无一敢出言反驳,就这样,刘贺欢欣鼓舞地步入长安,开始了他短暂的的皇帝生涯。 03 在霍光眼里,年轻的刘贺不过是一个全新的傀儡罢了,然而刘贺本人却并不这么想。 刘贺并非胸无点墨的纨绔子弟,他饱读诗书——这从他的陪葬品中不难看出,同时依照史书记载,他常常在谈话中引经据典,足可见他有一定的能力与才华。 这样的刘贺,自然无法接受傀儡皇帝的身份,刚刚即位,他就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了谋划。一入长安,他便下诏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将自己的昌邑旧臣,安排在了多个重要位置。这样的行为,对于权倾天下的霍光来说,是无法容忍的。霍光意识到,这个年轻人,绝非任人摆布的木偶。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废黜刘贺。 废黜皇帝可不是小事,至少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一遍的。霍光召集了群臣,大声地说道:“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史书记载,听到这样的话,文武百官“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在场的人都明白,权倾朝野的霍光,要废黜刚刚即位二十多天的汉昭帝了。即位不过二十余日,哪里谈得上“危社稷”呢?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年轻的刘贺并不懂得谨言慎行,竟然被霍光罗列了一千多条罪状。就这样,刘贺仅仅做了二十七天的皇帝,就被废黜回了自己的封地。 04 回到封地的刘贺,带走了皇宫里的无数奇珍异宝——这是他被废黜的一点补偿。短短二十七天,刘贺得到了一切,又失去了一切。汉废帝的恶名也就此被镌刻在了史书之上,世代流传,而刘贺也永远地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床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不论是霍光还是后来继位的汉宣帝,都将刘贺严加看管,不容许离开府邸半步。被废黜回昌邑王的刘贺,对自己的境遇并不甘心。年轻的他,毫无戒备地对地方官大发牢骚,谁料这官员正是汉宣帝派来监视他的。就这样,话传到了宣帝耳中。汉宣帝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他由昌邑王贬为海昏侯,封地豫章,永不得回长安觐见。 自此,刘贺彻底地离开了权力中心,逐渐的被世人遗忘。四年后,刘贺在封地海昏(今南昌)去世,年仅三十有余。 随着海昏侯墓发掘研究的进行,越来越多琳琅满目的文物的出土,刘贺又一次被人们提起。然而大多数人关心的只是那些精美的文物,而非这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可怜人。也许过不了多久,刘贺又会像过去的两千年一样,被丢在历史的长河里落满尘埃。只能依托那些奇珍异宝,静静躺在玻璃橱窗,向世人展现他曾经的光辉。
3,在海昏侯的墓中,人们挖掘出了哪些比较独特的文物?
还发现了清晰的“南昌”二字,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有关“南昌”城的实物资料,证明了早在2000余年前的西汉时期已有“南昌”一词,这些文献资料都可称之为无价之宝。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等数以千计;五铢钱10余吨近200万枚;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上的花纹惟妙惟肖;青铜镜上镶嵌着玛瑙、绿松石和宝石等等,都是汉代考古文物珍品。但是两千年的甜瓜子,到如今也算是文物啦。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甜瓜子,也是可以作点研究的,比如可以研究一下当时的甜瓜是什么品种之类的,也算是属于农业考古的范畴呢。 遗址由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及南部、西部墓葬群等组成,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侯国都城聚落遗址。以一堵编罄为代表,以往都是常见的石编罄,这次是罕见的铁编罄,这是首例海昏侯墓出土的考古文物很多,但是不少文物比如车马具、乐器等,并无过多独特之处。如果要说独特,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种:之一;再如出土的24件编钟,件件完整的奏乐不是问题,历时2000年竟然保存如此完好。 盖了青铜器、陶瓷器、金器、玉石角器等多个品类。除了文物的展览外,还详细的介绍了海昏侯的生平和经历,交代了当时汉朝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即在剑身装饰玉器,一套完整的玉具剑包括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和玉剑珌,玉剑首和玉剑格式剑身的装饰,玉剑璏和玉剑珌是剑鞘上的装饰。发现这里头出现了一个大洞,这洞深不见底,而且周边还遗弃了好多的木炭、胶泥等,他立刻感觉大事不妙,飞快的告诉了县里,这样一来考古专家才发现海昏侯大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