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傅雷是一个怎样的人

傅雷是一个怎样的人

傅雷是一个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的人。 傅雷一生嫉恶如仇,他一贯的秉性乖戾、嫉恶如仇是有根源的。修道院似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 哲学家在他身上研究哲理和思想,文学家在他身上感受纯真和情怀,历史学家在他身上读一分知识分子的心灵。傅雷是个有个性、有思想的铁汉子、硬汉子,他把人格看得比什么都重。傅雷非常爱这个国家,所以对这个国家的要求也很严格。他爱他自己的文章,爱他所翻译的作家的作品,所以对它们非常认真。 傅雷简介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男,汉族,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1912年时其父傅鹏飞因冤狱病故,由母亲抚养成人。192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次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1924年因批评宗教而被开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参加反学阀运动。秋后考入上海持志大学读一年级。1928年,傅雷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开始受罗曼·罗兰影响,热爱音乐。傅雷学养精深,对美术及音乐理论与欣赏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2,傅雷是一个怎样的人 傅雷介绍

1、傅雷一生嫉恶如仇,他一贯的秉性乖戾、嫉恶如仇是有根源的。修道院似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哲学家在他身上研究哲理和思想,文学家在他身上感受纯真和情怀,历史学家在他身上读一分知识分子的心灵。傅雷是个有个性、有思想的铁汉子、硬汉子,他把人格看得比什么都重。傅雷非常爱这个国家,所以对这个国家的要求也很严格。他爱他自己的文章,爱他所翻译的作家的作品,所以对它们非常认真。

2、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1912年时其父傅鹏飞因冤狱病故,由母亲抚养成人。192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次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1924年因批评宗教而被开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参加反学阀运动。秋后考入上海持志大学读一年级。1928年,傅雷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开始受罗曼·罗兰影响,热爱音乐。傅雷学养精深,对美术及音乐理论与欣赏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3,《傅雷家书》作者是谁?

《傅雷家书》的作者是傅雷先生。 傅雷(1908-1966)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幼年丧父,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养成了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一生翻译世界文学名著达30余部,他所翻译的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以及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堪称文学作品翻译的“信、达、雅”的典范。 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也有着高超的艺术鉴赏力,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作品的优美赏析,至今仍不失其经典价值。 人物观点 对于八股文风,傅雷这样说道,“一个知识分子不善于思考,不勇于思考,感觉不灵敏,好奇心不强,就不称其为知识分子,更谈不到钻研学问。何况思想懒惰与感觉麻痹还牵涉到遇事认真负责的问题,从而牵涉到人生观与世界观。” 对于艺术,人生,傅雷这样说到,“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 对于孤独,傅雷这样对傅聪说到,“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4,《傅雷家书》的作者是谁?

《傅雷家书》的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聪,编者是傅敏。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和傅敏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5,《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谁的?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写给他们的儿子傅聪和傅敏的书信。 《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写给他们的儿子傅聪和傅敏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内容大约写于1954年1月到1966年5月(几乎直至傅雷夫妇去世前)。 扩展资料: 1954年,傅聪赴波兰进修古典音乐。傅雷、朱梅馥夫妇开始与傅聪和儿媳弥拉跨洋寄信,直到1966年傅雷、朱梅馥夫妇决绝离世。12年的往来信件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后被傅雷次子傅敏编辑并出版,成了为大家所熟知的《傅雷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