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卫玠:古代美男

卫玠:古代美男

卫玠:古代美男   卫玠简介   卫玠(286—312。6。20),字叔宝,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七年(286年),卒于怀帝永嘉六年(312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卫玠生活在一个崇尚阴柔之美的时代,“花一般娇,粉一般嫩”,皮肤白皙如玉。他常坐在白羊车上到洛阳的街上游玩,远远望去,恰似白玉雕的塑像,街上行人纷纷赞叹:“谁家璧人!”因此史书常以“卫璧人”称之。   卫玠祖父卫瓘,西晋惠帝时位至太尉,父卫恒,官尚书郎,又是有名的书法家。卫玠5岁时就很有名,被人们视为神童。他很早就开始研究《老》、《庄》。成年后,便以善谈名理而称著当时,其能言善辩超过了当时有名的玄理学家王澄、王玄、王济等人,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的清谈名士和玄理学家,王敦说王弼“吐金声于中朝”,卫玠“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充分说明他在玄理学派中的地位。初任太傅西阁祭酒,后任太子洗马。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 中原战乱渐起,他便辞别家人,渡江南下,先至江夏(今湖北武汉市),隔两年,又往豫章(今江西南昌),于永嘉六年不幸卒于南昌。   少有盛名   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骠骑将军王济是卫阶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又曾对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1]   卫玠长大后,好谈玄理。其后多病体弱,他的母亲王氏常不让他多说话。遇到有好日子,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没有不赞叹的,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琅邪人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别人,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就叹息倾倒。为此当时的人说:“卫玠谈道,王澄倾倒。”王澄与王玄、王济都有盛名,都在卫玠之下,世人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评论的人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样光润”。[2]   因乱迁居   后来,朝廷多次征召卫玠入朝为官,征召的命令到来,卫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后,担任太傅西阁祭酒、太子洗马。卫玠的兄长卫璪担任散骑侍郎,在宫内侍奉晋怀帝司马炽。[3]   永嘉四年(310年),当时中原战乱渐起,卫玠因天下大乱,打算搬家到南方,他母亲王氏说她不能舍下你哥哥卫璪离开。卫玠把道理讲得深透,为了门户大计,王氏流着泪答应了他。卫玠临别前,对兄长卫璪说:“恭敬父、师、君的道义,是人们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说是献身事君,哥哥自勉。”于是护送母亲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汉)居住。[4]   正始之音   卫玠的妻子乐氏很早去世,征南将军山简见到卫玠,很是器重钦佩他。山简说:“过去戴叔鸾嫁女,只嫁给贤人,不问地位贵贱,何况卫氏是权贵门户有名的人呢!”于是把女儿嫁给卫玠。接着卫玠进入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大将军王敦镇守豫章,长史谢鲲先前就一直尊重卫玠,相见后很高兴,交谈了一整天。王敦对谢鲲说:“过去王弼在朝中的谈吐像金声,此人在江表的言论如玉振,精微言论,断绝了又续接。没想到永嘉末年,又听到正始年间的声音,何晏如果还在,一定倾倒。”卫玠经常认为人无完人,可以宽恕;不是故意冒犯,可以按情理处理,因而终身看不到他喜怒的容颜。[5]   受士器重   卫玠因王敦豪爽不合群,好居人上,恐怕不是国家的忠臣,于是谋求到建邺(今江苏南京)。京师的人听说其姿容,看他的人挤成人墙。卫玠因劳累成疾而加重病情,于永嘉六年(312年)去世,时年二十七岁,当时的人都说卫玠是被看死的。卫玠死后葬在南昌。卫玠死时谢鲲哭他很悲痛,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悲伤,谢鲲回答说栋梁断了,因而悲哀。咸和年间(326年―334年),卫玠改葬于江宁。丞相王导告论说:“卫洗马确实该改葬。此人是风流名士,海内仰望,可以准备薄祭,来勉励旧日好友。”后来刘惔、谢尚共同议论朝中人士,有人问杜乂可以和卫玠相比吗?谢尚说他们二人怎能相比,他们之间的差距容得下几个人。刘恢又说杜乂是貌清,卫玠是神清。卫玠就是这样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当时中兴名士,只有王承和卫玠为当时第一。 <hr   扩展阅读   爱美男—卫玠的妻子   温峤从来不知道卫玠的妻子叫什么名字,每次他总会冒出不同的称呼。比如今天,他就赤脚站在杂草丛生的院子里,朝窗户喊,“漱石君[注一]!漱石君!”   因为初到卫家总是哭,所以叫她“阿涕”。   第二年卫玠突然开始叫她“比目鱼”,据说得自一声感叹,“哎呦呦,你怎么什么都长了,就鼻梁没长呢?”   后来再大一点,又叫她“妒津”。   过年时叫“怕鲸鱼的蒲牢”,因为她又吵又闹,像除岁钟敲起来没完没了。   于是留给温峤的印象,就是一个面部线条柔和,鼻梁较矮,四分之三侧面犹如比目鱼,边甩着鼻涕边大叫大嚷着跑过长廊,一头撞倒所有卫璧人崇拜者的大白胖子,同时一手端着一只砚台一手擒着一管毛笔,嘴里气哼哼地嘟哝“人生几何,对酒当歌!”   ……春天叫她“细柳”,夏日喊她“青编”,秋夜唤她“樵风”,冬天?冬天是暧昧的“罗袜”。这种炫耀也未免太明目张胆了!   “她总有什么缺陷吧!”温峤禁不住问。   “很丑。”   “哎呀!”   “她的字很丑。”   “谁的字在你看来都是蜘蛛丝啊!”   这对青梅竹马的感情完全是在教习写字中建立起来的。“夹紧呀!你是死人吗?我一抽就抽出来了……”这样似是而非的教训时常让窗外人听到面红耳赤,其实他不过在教导她握笔姿势罢了,他翻出姑母卫夫人的《笔势》、父亲的《四书体势》源源不断地灌输,乐小夫人简直要沉溺于墨海了……她是个脾气火暴的小女子,一次卫玠问她完成练习了吗?她没有回答。再问时,她把瓷砚台砸了过来,差点把他鼻梁打断。母亲终于无法忍受,“胡作非为,也适可而止吧!”   ……卫玠极其惧内,他的妻子十三岁。   他们订婚年龄很符合风俗。卫玠十五岁行冠礼时,乐广作为特邀嘉宾为他配剑;当晚,卫璪按既定仪式,书写写有双方出生年月、名字的订婚卷。   次年,司马伦废惠帝自立,超过十六岁的太学生全体委任官职……卫玠由乐广提名,辟为“太傅西阁祭酒”。订婚期也满,九岁的新娘迎入了洛阳的卫家私宅。   由于卫璪的儿子崇刚刚出生,这另一位 *** 来的亲人,对于卫玠而言,其全新感受——简直同婴儿没多大区别。   而温峤所目击的这次闹剧又是为了什么呢?她害了热伤风,鼻塞,念左思的《招隐诗》,“白云停阴岗,丹葩曜阳林。”卫玠便捏着鼻子学她,接着念,“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笑称她为“拥鼻夫人”。她便推推搡搡地把郎君撵出门外,躲在房间里硬不出来,卫玠只好赤着脚站在院子里,慢慢拍手,朝窗户喊她,“漱石君,快来吃糖醋知了!”   “与您的短短相处……”她在窗户露出个脑门,非常光滑的脑门,就像个大馒头——温峤想她的年龄确实小得惊人——然后拿丝扇遮住脸,哭了起来,“流转无恒处,谁知我苦艰。”温峤也觉得她怪可怜的,毕竟九岁起就嫁到别人家去的不是他。   卫玠就那么站在狗尾草与蕨菜之间,金龟子爬过他的脚背,不得不时而金鸡独立,“至少,把鞋子留下。”可是她已经从前厅走掉,回娘家去了。   那天,卫玠没找到一双合脚的鞋子,因为四年前受到张罴的启发,又把他所有鞋袜席卷而走,好让他固守空房。她专藏鞋子,就像小狗爱臭脚。   “真是个泼妇啊。”卫玠无可奈何。   “那还不趁早离婚?”   “毕竟,秀色可餐。”   现在她接近二十岁,枕在卫玠的腿上,两人就那么呆在江夏的阳台上,这个地方什么风景都看不到,一点也不凉快,热风吹过犹如烘鱼干;汗水扑哧扑哧地往外淌,卫玠为她擦掉额头的汗水,马上又湿漉漉了,就像一个千疮百孔的皮囊子。   她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木屐在合笼里。”   卫玠没及时反应过来。   “记得不要先放下裳再摆木屐——不过不那样,箱子就放不平整;不要吃太多李子,不要跑的太快,冬天不要赤脚走在雪地上……”   “是啊是啊。”卫玠不知道怎样回答。   她很平静,“练字不要一口气超过三更……”   卫玠紧紧地搂住她,脸贴在她冷汗涔涔的耳朵上,“你会好起来的。”   “别再为我担心。”她笑道,“我快死啦。”   于是,她死了。

2,西晋第一美男子卫玠,他美在什么地方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卫玠生活在晋朝。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保,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是著名书法家。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
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又曾对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
卫玠长大后,好谈玄理。其后多病体弱,他的母亲王氏常不让他多说话。遇到有好日子,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没有不赞叹的,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琅邪人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别人,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就叹息倾倒。为此当时的人说:“卫玠谈道,王澄倾倒。”王澄与王玄、王济都有盛名,都在卫玠之下,世人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评论的人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样光润”。
以上为有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3,卫玠是哪个朝代的

古人常以妖冶、柔媚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尚且不知这浩繁的历史岁月里,竟也有许多男子也美得惊艳,卫玠是一个美男子,他的美貌为晋朝带去了几分绮丽,他的早逝又给这个时代蒙上了一层遗憾的阴翳。那么你知道是哪个朝代的吗?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卫玠是哪个朝代的 魏晋南北朝是个美男如玉的年代,卫玠在众多的美男中,又以其独特的病态美更惹美眉们怜爱,每次他坐着白羊车穿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仿佛白玉雕成的塑像,洛阳居民倾城而出,站在路边欣赏花美男,一时间万人空巷,当时人都叫他璧人。 卫玠:晋人,字叔宝,风采极佳,中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为众人所仰慕。卫玠被人看死。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看杀卫玠”是很出名的故事。 提起魏晋时的'美男子,大多人都会马上想到健美的嵇康或者经常被女生投掷水果的潘安,若按当时女性的审美标准,前面二位尚算不上最美的帅哥,前者酷爱打铁,肌肉想必不亚于现任加州州长,身上块垒如聚,并且皮肤粗糙,手感想必不会太好;后者经常有水果吃,维生素摄入过多,若一张脸蛋必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倒也不错。但魏晋时苹果比胡萝卜贵,所以潘安那时的食谱与兔子基本一致,每日摄入的大多是胡萝卜素,这样潘安就难免会与黄疸性肝炎患者的面容酷似,为安全起见,魏晋女生们势必会对潘安退避三舍。 因此,按照魏晋女子的审美标准,卫玠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美男子。《世说新语》中只是说卫玠“风神秀逸、身体羸弱”,正合魏晋女子喜欢的标准——病态之美。 卫玠的美不仅能征服女子,就连男人看了也怦然心动。某年卫玠与母亲去舅舅家串门,这位平日里自负风度翩翩相貌英俊的骠骑将军看了这位素未谋面的外甥竟然呆了,哆嗦着说:珠玉在侧,使我形秽!随后就每天带着卫玠四处游玩,还常常说:与玠同游,好似明珠在侧,朗然 照人。后来这些话传开了,卫玠就多了个名字——“玉润”。 卫玠弱冠之年,与潘安爱好相同,经常驾着车出游。不同之处就是潘安用的是马车,马车的车斗深而大,出游一次就能装回两吨魏晋女生们掷来的水果,这说明潘安深知韶华易逝,能多捞些实惠就捞些实惠;卫玠的车则用四只山羊来拉,这种山羊的皮毛好像被漂过一样,通体胜雪。这说明卫玠对自己的皮肤很有自信,人们总算还能分辨出这车前的东西是羊,但看到卫玠的时候,却只能看到一双如虚浮在半空里的黑宝石,这是他的眼睛;以及朱红色的,似乎并无脸蛋来安置的嘴唇。 像卫玠这样的璧人出门简直是一场灾难,每一次都造成洛阳城的交通瘫痪。所以卫玠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卫恒就禁止儿子出门。但卫恒不让儿子出门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卫玠的那张朱红小嘴很是能说,谈起老庄来,能让当时最负盛名的清谈高手王澄于瞬间绝倒三次,差点得了脑溢血。但说话是很劳神的,因此卫恒夫妻从不让儿子和别人辩论。 被剥夺话语权的卫玠日渐憔悴,比平时更美上了三分。有一天趁父亲看管不严的机会跑了出去,一口气跑到了下都,香汗淋漓娇喘微微,正要寻一家酒肆歇息,顺便吃点东西,没料想被下都城的女子围了个密密匝匝。围拢上来的第一排魏晋女生只看了卫玠一眼就悉数晕倒,后一排的就马上拥上来接着晕倒,从空中俯瞰去,这些女子就好像摆成圆圈状的多米诺骨牌,倒得很有规则。卫玠难以突围,整整被看了三天三夜,直到下都城所有的女子都尽数晕倒之后,才得以出来。但卫玠疲劳过度,就此香销玉殒。 1、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中牟县大潘庄。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杨骏被诛,被除名。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孙秀当政,遂夷三族。 2、宋玉,战国时期楚国人。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人, 楚国文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为屈原之后学。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所作辞赋甚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 3、兰陵王,南北朝时期人。 兰陵王,原名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郡王。 后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与段韶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段韶患病,高长恭总领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后因“国事即家事”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于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纬赐死。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4、卫玠,晋朝玄学家。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保,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是著名书法家。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

4,卫玠的人物生平

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又曾对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 卫玠长大后,好谈玄理。其后多病体弱,他的母亲王氏常不让他多说话。遇到有好日子,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没有不赞叹的,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琅邪人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别人,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就叹息倾倒。为此当时的人说:“卫玠谈道,王澄倾倒。”王澄与王玄、王济都有盛名,都在卫玠之下,世人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评论的人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样光润”。 后来,朝廷多次征召卫玠入朝为官,征召的命令到来,卫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后,担任太傅西阁祭酒、太子洗马。卫玠的兄长卫璪担任散骑侍郎,在宫内侍奉晋怀帝司马炽。 永嘉四年(310年),当时中原战乱渐起,卫玠因天下大乱,打算搬家到南方,他母亲王氏说她不能舍下你哥哥卫璪离开。卫玠把道理讲得深透,为了门户大计,王氏流着泪答应了他。卫玠临别前,对兄长卫璪说:“恭敬父、师、君的道义,是人们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说是献身事君,哥哥自勉。”于是护送母亲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汉)居住。 卫玠幼年时,询问尚书令乐广人为什么会做梦,乐广说是因为心有所想。卫玠说:“身体和精神都不曾接触过的却在梦里出现,这哪里是心有所想呢?”乐广说:“是沿袭做过的事。人们不曾梦见坐车进老鼠洞,或者捣碎姜蒜去喂铁杵,这都是因为没有这些想法,没有这些可模仿的先例。”卫玠便思索沿袭问题,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最终想得生了病。乐广听说后,特意坐车去给他分析这个问题。卫玠的病有了起色以后,乐广感慨他说:“这孩子心里一定不会得无法医治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