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陈望道全文翻译的是从什么译本

陈望道全文翻译的是从什么译本

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国内第一个全文采用白话文的完整译本,被公认为“中文首译本”(以下或简作“首译本”)。 但限于当时的条件,陈望道的翻译并没能参照德文本,而是通过《共产党宣言》的其他语言译本进行的转译。隔了一层,有没有偏离德文本原意?翻译到底参照了哪些底本? 多年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翻译学、党史等多个研究领域。不少学者根据对汉译本和日译本的用词对比统计,认为“陈译本依据1906年日文本是不争的事实”。 (陈力卫:《〈共产党宣言〉的翻译问题——由版本的变迁看译词的尖锐化》,《二十一世纪》2006年2月号)陈望道的翻译参照了日译本俨然已成定论,但究竟有没有参照英文本、多大程度上参照英文本,学术界却仍存在着不小的分歧。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人类社会见证了种种思潮的激荡,经历了无尽的风云变幻,但始终不变的是人民对和平幸福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

2,陈望道翻译的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写成。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2015年11月,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2020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2周年,回望《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的172年,人类社会见证种种思潮的激荡,经历无尽的风云变幻,始终不变的是对和平幸福美好的追求。

3,是谁把墨水当作红糖水喝?

陈望道。 故事简介: 陈望道就住在陈宅旁破陋不堪的柴屋中,里面有一块铺板和两条长凳,既当书桌又当床。时值早春天气,还相当寒冷,到了夜晚,刺骨的寒风透过四壁漏墙向他袭来,冻得他手足发麻。陈望道的一日三餐和茶水等,常常由母亲给他送过来。 为了让陈望道补补身子,有一次,母亲特地弄来糯米,包了粽子送来给他吃,还加上一碟当地盛产的红糖。过了一会儿,母亲在屋外高声问他,还要不要再添些红糖,他连声答话:“够甜够甜了。”待到母亲进来收拾碗碟,只见他满嘴的墨汁,不由得哈哈大笑。原来,陈望道专心致志地译书,竟把墨汁当做红糖蘸着吃粽子,自己却全然不觉。 就这样,陈望道以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进行翻译,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伴随着他送走了无数个漫长的寒夜,迎来了黎明前绚丽的曙光。1920年4月下旬,陈望道终于在分水塘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翻译工作。 扩展资料: 人生评价: 陈望道先生自1920年9月到复旦大学任教起,直到1977年10月29日逝世,在复旦大学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他先后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主任、新闻系主任、文学院代院长、复旦实验中学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学院院长、校长等职,陆续开设了修辞学、逻辑学、文法学、文艺理论、美学、新闻学等课程。他毕生热情培养学生,并鼓励他们走向社会,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