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赵构与宋徽宗关系

赵构与宋徽宗关系: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个儿子,宋朝的第十位皇帝,宋钦宗赵桓之弟。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庙号高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
宋高宗赵构:大观元年五月(1107年6月),生于宫中,天性聪明,博闻强记,拜检校太尉、定武军节度使。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南宋。在位期间,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一味求和,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禅位于皇太子赵昚。
2,宋高宗赵构的父亲是宋朝的哪位皇帝?
宋高宗赵构的父亲是宋徽宗。宋徽宗是北宋倒数第二位君王,他登基之时北宋朝堂正因为新法的进行而党争激烈。宋徽宗登基之后照旧推行新法,而他所重用的蔡京则借新法旗号四处作恶,从而导致本就党争激烈的北宋朝堂变得越发混乱。由于朝堂的腐朽统治,民间百姓的生活压力日渐增大,部分不堪重负的百姓因此发动起义。 在内部矛盾不断激化的同时,北宋所面临的外部危机也在不断增大。原本受辽国统治的女真族在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之下日渐崛起,继而起兵反辽国并成功将其灭亡。与此同时,女真族还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也就是金国。待辽国被灭之后,金国开始南下征伐北宋。在宣和七年的时候金国兵分两路对北宋都城开封进军,一路上可谓是势如破竹。宋徽宗听闻这一消息十分惶恐,甚至于还因此气塞昏迷。待被救醒之后宋徽宗起了临阵脱逃之心,于是差人拿来纸笔就此下令让位。 宋徽宗宣布退位之后,身为其长子的赵恒即位为宋钦宗。宋钦宗在位仅一年多,开封便被金军的铁骑踏破。随着开封的沦陷,皇宫也很快被金军侵占,待在皇宫之中的宋徽宗与宋钦宗也随之被抓。这之后徽钦二宗不仅被金帝废为庶人,还被一同俘虏至金地。当时与他们二人一同被押送至金地的还有众多宗室成员,而身为宋徽宗第九子的赵构则因不在开封而免遭被俘。 也正是因为赵构没有被俘,之后他才能够在北宋遗臣的支持下于南京称帝,继而恢复宋朝统治。宋朝统治虽得到恢复,但是它的处境却仍旧不容乐观,宋高宗赵构也因金军的步步紧逼而一再难逃。待危机稍有缓解,宋高宗决定将南宋都城最终确定于杭州,南京则为陪都。宋高宗之所以有此决定是因为相比起南京,杭州更为远离金国。
3,宋高宗赵构为什么会主动退位做太上皇?
1162年,宋高宗赵构选择退位,并不是他不想做这个皇帝了,而是当时的政治形势所决定的。太子赵昚继位之后,实际的大权仍然掌握在太上皇赵构的手里,而且这个太上皇一坐就座了25年。 一、作为主和派的代表,皇帝赵构误判了宋金关系的结局,引起了文臣武将的极度不满。当年,赵构顶着主战派的压力,和金人签订了一纸协议,同时还找借口,杀了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岳飞。连靖康之耻这样的恶气,他都咽下了肚子,甚至背着一个不忠不孝之名,才过几天安生的日子,坐稳了这个皇帝位。但到了1161年,金人撕毁了19年前签订的绍兴和议,南下大举进攻南宋。这也宣告了主和派的政治主张彻底破产,恰逢主和派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秦桧已经挂了,赵构遭遇臣子对他的非议,每日如坐针毡。 有些人可能会问,宋高宗赵构是皇帝,难道一些臣子对他不满就能导致退位吗?其实这以宋朝的治国方式和文德理念是分不开的。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依靠“职业经理人”治国的朝代,而不是依靠皇帝的个人能力。宋朝皇帝一直倡导以仁政治国,所以历来比较尊重内阁的意见。皇帝误判了形势,王师不能北定中原,抗金功臣又惨遭杀害,金人猖獗,战事又起。宋高宗赵构所面临的这种压力让他已到了承受的极限。 二、退位是宋高宗赵构对宋金关系发展没有足够自信的表现。也许是当年靖康事变留下的阴影太大,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宋金之间的战争好似一部赵构逃亡史。当年他从应天逃到汴梁,从汴梁逃到建康,从建康逃往临安,从临安逃往明州,从明州逃往定海,在定海海上漂泊了几个月,又逃往温州,完全可以写一部《赵构漂流记》了。 如果不是众臣三番五次要求他回到临安,他会不会最后逃到泉州都有可能。所以在宋高宗赵构的心里,他本来就认为金军是没有办法打败的,故而才一味求和。好不容易签订了绍兴和议,但金人背信弃义之后,几乎快要摧毁赵构最后那点儿信念。55岁的赵构宣布退位,一方面显示的是他的畏惧心理,另一个方面也展示了他的鸵鸟心态。 三、赵构的提前退位,也有为皇位顺利交接着想的因素太子赵昚是赵构的养子,并非亲生儿子。正是因为金人掳去了几乎所有的皇族人员,不会生育的赵构只好从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子孙中挑选。靖康事变之后,在宋朝是皇族力量最薄弱的时候。如果不是北宋初年建立的那一套军政分离政治体制,恐怕这天下早就不姓赵了。虽然立了太子,周边两个姓赵的皇族成员都没有,如何让太子能够顺利继承大统,赵构不可能不想这个问题。趁这个时间提前退位,把太子扶上马送一程,实际的大权还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让新皇帝逐步借太上皇之名义,为被冤杀的主战武将岳飞等人开启平反之路,激励宋军将士奋勇杀敌。 赵构共坐了25年太上皇,并不是金人只抓皇帝不抓太上皇,宋徽宗赵佶也没有逃脱被俘的命运吧。主要原因仍然是金人撕毁协议,大举南侵,导致了投降主义的彻底破产,致使赵构威信扫地,倍受打击,再加上赵构生性懦弱,不敢面对现实,最终选择了退位。
4,南宋开国皇帝赵构,81岁高龄善终,但56岁就成了太上皇
对于宋朝皇帝而言,当皇帝似乎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于是宋朝的禅位几乎是 历史 上最频繁的。宋徽宗就禅位给了儿子宋钦宗,而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56岁就禅位给了宋孝宗,而赵构则活了81岁,也就是说赵构当了20多年太上皇,这应该是 历史 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太上皇了。
南宋的建立,其实充满了戏剧性。靖康之变让宋徽宗和宋钦宗都变成了俘虏,而提前难逃的皇子赵构在南京建立了南宋王朝,成为了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这个皇帝,其实很提心吊胆。56岁那年,赵构就以身体不适为原因,将自己的皇位让给了干儿子赵昚,自己当上了太上皇。或许是岳飞的冤魂,让赵构再也没办法安坐皇帝宝座了。处死岳飞,已经是宋高宗最大的一个污点。
而他之所以要禅位,是因为金兵又打过来了,而他早已无将可用。1161年,赵构决定禅位的几个月前,金兵越过黄河,开始大局进攻南宋,虽然最后在军民的全力抵抗下,南宋挽回了败局,但是赵构感觉自己早已经众叛亲离,连小太监都对自己没什么好脸色。赵构意识到,自己该退位了,否则将来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退位之后,赵构就安然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他明显不愿意放下手中曾经的无上权力,经常干预宋孝宗的决策。孝宗是一个主战派皇帝,他为岳飞平反,并积极准备收复失地,但是赵构却对此很不满意,认为孝宗这样做是在忤逆自己,于是孝宗被迫搁置了自己的计划,一直等到赵构去世,孝宗才开始有了自己统治国家的感觉。
可是孝宗很快就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淳,估计是太累了吧。宋朝的皇帝,真的有那么累吗?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