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常熟有什么名人?

常熟有什么名人?

常熟的名人有翁同龢、徐国钧、曾朴、徐枕亚、陈一白等。 1、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2、曾朴(1872—1935)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家谱载名为朴华,初字太朴,改字孟朴(曾孟朴),又字小木、籀斋,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近代文学家、出版家。 3、徐国钧(1922.11.17-2005.6.17),江苏常熟人,中国著名生药学家,药学教育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药显微鉴定尤其是粉末生药学和中成药显微分析的奠基人 。 4、徐枕亚(1889-1937),近现代小说家。名觉,字枕亚,别署徐徐、泣珠生、东海三郎等,江苏常熟人。南社社员。早年就读于常熟虞南师范学校,与同邑吴双热为同学。 5、陈一白(1905年—1952年11月20日),字楚宝,号南琛、别名维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今张家港锦丰)乡郁家桥镇人,中国空军无线电通讯先驱,抗日爱国将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翁同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国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枕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一白

2,江苏常熟都有哪些名人?

常熟的名人有翁同龢、徐国钧、曾朴、徐枕亚、陈一白等。 1、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2、曾朴(1872—1935)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家谱载名为朴华,初字太朴,改字孟朴(曾孟朴),又字小木、籀斋,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近代文学家、出版家。 3、徐国钧(1922.11.17-2005.6.17),江苏常熟人,中国著名生药学家,药学教育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药显微鉴定尤其是粉末生药学和中成药显微分析的奠基人 。 4、徐枕亚(1889-1937),近现代小说家。名觉,字枕亚,别署徐徐、泣珠生、东海三郎等,江苏常熟人。南社社员。早年就读于常熟虞南师范学校,与同邑吴双热为同学。 5、陈一白(1905年—1952年11月20日),字楚宝,号南琛、别名维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今张家港锦丰)乡郁家桥镇人,中国空军无线电通讯先驱,抗日爱国将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翁同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国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枕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一白

3,范滇元青少年时代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范滇元还是青少年的时候曾拆过闹钟的事的启示:无论做何事,都要敢于动手、动脑,敢于探索,要有不离不弃的精神。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在科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始终要掌握由简单妻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让学生能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大胆地提出问题,同时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想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解决首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让学生在科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感受科学、体验科学,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精神这一目标。
科学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例如,在教学“在校园里调查”这一课时,让学生离开教室到校园里去,在校园里这一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发现,并且把观察到的事物都记录下来。在这种“玩一玩”的情境中,学生兴趣浓厚,在这种兴趣的引领下,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够充分地发挥他们潜在的思维能力,能够对观察到的事物有一个充分的、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文学家卡尔٠萨极曾经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于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我们教师的责任是保护孩子这种婀心,发展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们像科学一样“真枪实弹”地“搞科学”。例如,在教学“冷水与热水”这一课时,首先准备两杯冷热不同的水,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并提出一些想知道的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和学生的探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为这一节课的研究课题,然后以小组为实验单位,用一壶热水和一瓶冷水倒出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用触摸等方法感受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差异并做好记录。在比较冷水和热水的不同时,从观察往冷水和热水中滴一滴红墨水开始,让学生发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而在冷水中扩散得慢,观察装有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沉,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的事实,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尝试着做出解释。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感知和体验到了冷水和热水的不同,同时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科学知识与技能,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而且感受了科学知识,体验了科学。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它是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小学生,科学教育对他们的科学素养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他们在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学会探究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欲攀登学术制高点,不仅技术上要创新,管理上也必须要创新。不仅在乎他们的头脑,更在乎他们的心灵;不仅在乎他们所研究的“学”与所从事的“术”,更在乎他们的为人之“情”与人文之“怀”。院士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认真执著与实事求是的作风,以及对他们所钟情的科学事业的虔诚态度,客观地展露他们各自怀揣的科学梦以及怎样为圆梦而不懈努力的科学脚步。
院士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及他们所走过的人生之路对当今读者树立科学精神、学习科学方法、培育创新思想,无疑会有启示作用。院士们大写人的风采,值得整个社会敬重并褒扬,留下他们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心路历程和思想风貌的图文资料,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化积累,对提高社会培育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好风气,无疑也是一种有益的努力。80年前,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极有见地的表述:“凡能领学生做学问的教授,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因为求学与做人是两相关联的。凡能真诚努力做学问的,他们做人也必不取巧,不偷懒,不作伪,故其学问事业终有所成。”

4,考研上海交通大学兽医值得吗?

考研上海交通大学兽医值得。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环太平洋大学联盟。 上海交通大学共获人文社科类项目立项资助160余项(不含各级各类委托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36项,其中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6项、年度和青年项目14项、后期资助5项、艺术学专项2项、重点委托项目2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杨槱、周尧和、苏纪兰、刘永坦、李家明、陈竺、雷啸霖、张杰、颜德岳、贺林、邓子新、涂永强、郑平、武向平、梅宏、潘建伟、励建书、景益鹏、陈国强、Anders Lindquist。 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王振义、阮雪榆、顾健人、曾溢滔、刘永坦、谢友柏、何友声、饶芳权、翁史烈、葛修润、范滇元、陈亚珠、杨胜利、邱蔚六、潘健生、陈赛娟、戴尅戎、项坤三、赵连城、闻雪友、林忠钦、丁文江、宁光、张志愿。

5,北京大学知名校友

北京大学知名校友:政界有:李克强 国务院总理,科研方面有:杨绍卿 沈阳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院长等,其他还有许居衍 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电子技术专家、艾国祥 天体物理学家等。 一、北京大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学府,承担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优秀杰出人才的重任,北京大学一直默默地为国家做出着杰出的贡献,为国家输送了一代又一代各领风骚的栋梁之才。 二、北大学子有近四百位大学校长,遍及中国各大名校正校长,包括: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徐旭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顾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等等。 三、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后两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周南、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学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驻外大使。 四、也为中国司法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志让、江必新、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以及多位各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

6,北大最出名的学生

许晨阳是北京大学1999届的本科生,其他3人都是2000届的本科学生,他们都拿过“数学新视野奖”,在国际大赛上获奖无数,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天才”。唯一不同的是,许晨阳出国留学之后回到北大任教,后来又回到美国,其他3位是直接出国留学并且至今定居在美国。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16级博士生郑宇轩在过去的一年里,郑宇轩经历了论文发表的喜悦,也经历了新冠疫情的紧张和担忧。 2020年,他在国际顶尖期刊《细胞》(封面)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世界首个灵长动物单细胞精度的卵巢衰老研究,为抑制卵巢衰老和提升临床诊断提供了自己的新见解。2020年,高冠英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转博考试,成为了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北医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他砥砺前行,践行着医者仁心的职责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