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周昌文言文翻译

1. 周昌争强 古文翻译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译文: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2. 古文翻译: 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她”指吕后、出自史记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 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客。从入关,破秦。 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 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 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 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 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 赵尧年少,为符玺御史。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才也,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 周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耳,何能至是乎!” 居顷之,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却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髃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 吾念之欲如是,而髃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 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 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柰何中道而□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赵尧,曰:“无以易尧。”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 尧亦前有军功食邑,及以御史大夫从击陈豨有功,封为江邑侯。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后五岁,高后闻御史大夫江邑侯赵尧高祖时定赵王如意之画,乃抵尧罪,以广阿侯任敖为御史大夫。 任敖者,故沛狱吏。高祖尝辟吏,吏系吕后,遇之不谨。 任敖素善高祖,怒,击伤主吕后吏。及高祖初起,敖以客从为御史,守丰二岁,高祖立为汉王,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守。 陈豨反时,敖坚守,封为广阿侯,食千八百户。高后时为御史大夫。 三岁免,以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高后崩,不与大臣共诛吕禄等。 译文 周昌是沛县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这样,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资历追随沛公,沛公命周昌担任一名管旗帜的职志,周苛暂时在帐下当宾客。 后来他们都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沛公被封为汉王,汉王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前203),楚军在荥阳把汉王团团围住,情况紧急,汉王悄悄逃跑出围,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楚军攻破了荥阳,想任命他为将领,周苛痛斥道:“你们这些人应该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很快地就要做俘虏了!”项羽听罢大怒,立刻就烹杀了周苛。 于是,汉王就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 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因父亲为国捐躯的原因,也被封为高景侯。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 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 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 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 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 3. 文言文翻译 : 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你好,本文(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翻译:赵王的相国周昌让他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 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一直坚持不送赵王进京。 (很多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的题目。 不用怀疑答案了,绝对正确!)全文翻译:【参考译文】 周昌是沛县人。他的堂兄叫周苛,秦朝时候都是泗水郡的卒史。 沛公被封为汉王,汉王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楚军在荥阳把汉王团团围住,情况紧急,汉王悄悄逃出重围,走了,(汉王)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 楚军攻破荥阳城,想任命他做将领,周苛痛斥道:“你应该赶快投降汉王!不这样的话,很快地就要做俘虏了!”项羽听罢大怒,立刻就烹杀了周苛。这时,汉王任命周昌做御史大夫。 周昌为人性格刚强,敢说直话。像萧何、曹参这些人都比不上他。 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报告事情,高帝正抱搂着戚夫人,周昌见此情景,转身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周昌挺直脖子,昂着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君主。”高帝听了哈哈大笑,然而特别敬畏周昌。 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所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皇上因为留侯的策略打消了这个主意。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争辩时最强硬,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就算要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 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房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欠身致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险些就被废掉了。” 这以后,戚姬的儿子如意封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高祖独自闷闷闷不乐,哀伤地唱着歌,大臣们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当时有一个名叫赵尧的人,年纪轻轻,他的官职是掌管符玺的御史。赵尧上前请安探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 我内心非常担心这些,但是不知道办法从哪里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尊贵而又刚强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高祖说道:“对。我考虑此事也像这样,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说道:“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毅不拔,质朴正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 高祖说:“好。”于是高祖就召见了周昌,对他说:“我想一定得麻烦您,您勉强也要替我去辅佐赵王,您去担任他的相国。” 周昌哭着回答:“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诸侯王呢?”高祖说:“我非常了解这是降职,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谁也厂能胜任。真是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走一遭吧!”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做了相国 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赵王的相国周昌让他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 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一直坚持不送赵王进京。这时吕后很是忧虑,就派使者召周昌进京。 周昌进京之后,拜见吕后,吕后非常生气地骂他:“难道你还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吗?你却不让赵王进京,为什么?”周昌被召进京城之后,吕后又派使者召赵王,不久,赵王果然来到了京城。他到长安一个多月,就被迫喝下毒药死了。 周昌于是就推辞说有病,不再上朝拜见太后,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 4. 周昌争强文言文翻译,谢谢^ω^ 译文: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5.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1.D(均为介词,因为。 A分别为:副词,就;连词,却,表转折。B分别为:介词,从;介词,比。 C分别为:副词,于是,就;副词,竟)2.B(②说的是“天下士”,④说的是“时人”,⑥说的是太祖对毛玠的赞誉,均只能间接表明毛玠“清廉正直,奉公执法”)3.D(“建议废掉曹丕,立曹植为太子”错,原文无此信息)4. (1)(5分)他致力于以俭朴作为他人的表率,因此全国的士人无不以廉洁勉励自己,即使显贵得宠的臣僚,服饰器物也不敢违反法度。(译出大意,2分。 “务”“率”“过度”译正确一处,1分)(2)(5分)毛玠身居显要的位置,却常身穿布衣,吃普通菜饭,抚养教育哥哥的遗子非常周到,所得的赏赐也大多赈济施舍给贫困的人家,自己的家中没有什么剩余。(译出大意,2分。 “布衣蔬食”“笃”“振施”译正确一处,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早年在县中为吏,以清廉公正著称。 将要到荆州避战乱,还未到达,听说刘表政策法令不明,于是前往鲁阳。魏太祖曹操占领兖州,征召他为治中从事。 毛玠对曹操说:“如今国家分崩离析,国君四处迁移,百姓的生产废弃,因饥饿而四处流亡,官府连一年的储蓄都没有,百姓没有安心定居的念头,国家在这种形势下是难以持久的。现今袁绍、刘表,虽然手下士人、百姓众多强大,但都没有长远的打算,不是建立基业的人。 用兵以遵守礼义者胜,保住地位必须依靠财力,您应该尊奉天子而向不守臣道的人发号施令,整顿农业耕作,储备军用物资,这样,霸王的业绩就可以成功了。”曹操敬佩地采纳了他的建议,转调他为自己官府的功曹。 曹操担任司空丞相,毛玠曾任东曹掾,与崔琰共同负责选拔官吏。他所举荐任用的人,都是清廉正直的士人,有些人在当时虽有名望,但行为不正派,结果也不能被他选用。 他特别以俭朴作为他人表率,因此全国的士人无不以廉洁勉励自己,即使显贵得宠的臣僚,服饰器物也不敢违反法度。曹操赞叹说:“这样任用人才,使天下的人自己监督自己,我还再费什么心思呢!”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亲自拜访毛玠,托他照顾自己的亲属。 毛玠回答说:“老臣因为能够尽忠职守,所以有幸没有获罪,您现在所说的人不应升迁,所以我不敢遵命。”大军回到邺城,讨论合并官署。 毛玠请求不要推行,当时人们很忌惮他,都想撤销东曹。于是一起对曹操说:“先前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应该减省东曹。” 曹操知道他们的想法,因而下令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最圆的时候也在东边,人们谈到方位时,也先说东方,为什么要撤销东曹?”因此把西曹撤销了。当初,曹操平定了柳城,分赏所获得的器物,特别拿素屏风和素凭几赏赐给毛玠,说:“你有古人的风范,所以赐给你古人所用的器物。” 毛玠身居显要的地位,却常身穿布衣,吃普通菜饭,抚养教育哥哥的遗子非常周到,所得的赏赐也大多赈济施舍给贫困的人家,自己的家中没有什么剩余。迁升为右军师。 魏国刚刚建立时,他任尚书仆射,仍然主持选拔任用官吏。当时还没有最后确定谁为太子,临淄侯曹植受到曹操宠爱,毛玠秘密劝谏曹操说:“近世袁绍因为不区分嫡子庶子,所以国破家亡。 废立太子是大事,我不愿听到有这样的事。”后来群臣聚会讨论,毛玠起身更换衣服,曹操看着他说:“他就是古人所说的国家的司直,我的周昌。” 无。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小题1:D(全、都)小题1:A(③是吕后经常留守,不在皇上身边,逐渐被疏远。 ⑥只表明吕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 )小题1:D(“惠帝非常不满吕后掌政”,原文无出处。) 小题1:①如意被立为赵王之后,数次险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被动句式、状语后置句;几:几乎、险些 ;代:取代。 3分)②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于是就登基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畔”通叛;践阼:登基;摄:主持3分)③于是(译成“这时候”也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座。 (翻译要点:摄、谢、延3分) 文言文译文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太后。到高祖做汉王时,又娶了定陶人戚姬,非常宠爱她,生了赵隐王刘如意。 孝惠帝为人仁惠柔弱,高祖认为不象自己,常想废掉他,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因为如意象自己。戚姬得到宠爱,常跟随高祖到关东,她日夜啼哭,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孝惠帝做太子。 吕后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如意被立为赵王之后,好几次险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以及留侯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 吕后为人刚强坚毅,辅佐高祖平定天下,诛杀韩信、黥(qíng,情)布、彭越等大臣也多有吕后之力。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甲辰日,高祖逝于长乐宫,太子承袭帝号做了皇帝。 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命令永巷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同时派人召赵王进京。使者往返多次,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皇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还小。 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掉,我不能让赵王前去。况且赵王又有病,不能接受诏命。” 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周昌被召到长安,吕后又派人去召赵王。 赵王动身赴京,还在半路上。惠帝仁慈,知道太后恼恨赵王,就亲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一起回到宫中,亲自保护,跟他同吃同睡。 太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孝惠元年(前194)十二月一天清晨,惠帝出去射箭。 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得知赵王独自在家,派人拿去毒酒让他喝下。 等到惠帝回到宫中,赵王已经死了。于是就调淮阳王刘友去做赵王。 这年夏天,下诏追封郦侯吕台的父亲吕泽为令武侯。太后随即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叫她“人猪”。 过了几天,太后叫惠帝去看人猪。惠帝看了,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于是大哭起来,从此就病倒了,一年多不能起来。 惠帝派人请见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惠帝从此每天饮酒作乐,放纵无度,不问朝政,所以一直患病。 七年(前188)秋季八月戊寅日,惠帝逝世。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眼泪。 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强任侍中,只有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陈平问:“是什么原因?”辟强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班老臣。如果您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太后就会安心,你们这些老臣也就能够幸免于祸了。” 丞相照张辟强的办法做了。太后很满意,才哭得哀痛起来。 吕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权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于是大赦天下。 九月辛丑日,安葬惠帝。太子即位做了皇帝,到高祖庙举行典礼,向高祖禀告。 少帝元年(前187),朝廷号令完全出自太后。
2,周昌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A B D : 1.微:如果没有。教材“无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A 助词,取独;B 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假设;C ①代词,他的,②连词,如果;D ①连词,于是,②介词,依靠或凭借3.考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加以概括。B并非“处处”为国着想,从宠爱戚姬、欲废太子一事即可见 译文 周昌是沛县人,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在高祖六年(前201)时,周昌被封为汾阴侯。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此后,戚姬的儿子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会被人杀掉。赵尧去侍奉高祖,高祖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高祖说道:“对。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说道:“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高祖说:“好。”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相国。 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相国周昌让赵王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坚持不送赵王进京。于是吕后很是忧虑,就派使者召周昌进京。周昌进京之后,拜见吕后,吕后非常生气地骂他:“难道你还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吗?而你却不让赵王进京,为什么?”周昌被召进京城之后,吕后又派使者召赵王,不久,赵王果然来到了京城。他到长安一个多月,就被迫喝下毒药死去了。周昌因此也就称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见太后。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周昌者,沛人也泰时为泗水卒史及 1.C(万岁:国君去世的委婉说法) 2.A(A代词,没有谁;B①连词,表并列关系,②连词,表修饰关系;c①代词,他的,②代词.自己;D①连词,于是,②介词,通过、经由)3.C(应是“但”)4.A(④是赵尧所说,不是“直接表现”;⑤⑥不涉及“直言不讳”)5.B(并非“处处”为国着想,从宠爱戚姬、欲废太子一事即可见)【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昌是沛县人。 秦朝时担任泗水卒史。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那守、郡监。 从此周昌以卒史的资历追随沛公,沛公命周昌担任职志。(周昌)跟从沛公入关,推翻了秦。 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命周昌为中尉。曾经跟随(沛公)打败项籍,在(高祖)六年中,封周昌为汾阴侯。 周昌为人刚强,敢于直言。周昌曾经(在高祖)休息时进宫奏事,高祖正拥抱成姬,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 高帝追赶上(他).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昂起头说:“陛下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高祖大笑,但是(从此却)特别敬畏周昌。 等到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坚决反对这样做,(但)都没能成功。周昌在朝廷上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的理由.周昌本来有口吃的毛病,又非常气愤。 (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嘴不太会说.但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 陛下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我期……期……不接受您的诏令。” 高祖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曾)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见到周昌时,为(此)跪下感谢(周昌)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此后,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就)不能保全了。 赵尧侍奉高祖,高祖独自心中不高兴,慷慨悲歌,群臣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因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去世之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安排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高祖说:“对。我考虑想这样,但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大臣都一直敬畏他。 只有周昌能够(担此重任)。”高祖说:“好。” 于是调周昌为赵国相国。 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赵王的相国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 使者往返了三次,周昌坚持不送赵王(入朝)。在这种情况下吕后很忧虑(这件事),就派使臣召周昌(入朝)。 周昌被召(入朝)之后.吕后(又)派使臣召赵王,赵王果然来了。(赵王)到长安一个多月,喝药死了。 周昌于是称病辞职,不上朝觐见,三年之后去世了。掌握关键,如同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是天地运行的准则,不能冒犯违背它。 违背它的人,即使(暂时)成功.(最后也)必然失败。所以君主也掌有治理天下的关键,生长、养育、成功、收藏,也是不可冒犯违背的。 违背者,即使(一时)兴盛,(最后也)必会衰亡。这是自然运行的法则。 (也)是君主治国的基本纲领。 3. 周昌争强 古文翻译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译文: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4. 文言文翻译 : 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你好,本文(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翻译:赵王的相国周昌让他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 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一直坚持不送赵王进京。 (很多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的题目。 不用怀疑答案了,绝对正确!)全文翻译:【参考译文】 周昌是沛县人。他的堂兄叫周苛,秦朝时候都是泗水郡的卒史。 沛公被封为汉王,汉王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楚军在荥阳把汉王团团围住,情况紧急,汉王悄悄逃出重围,走了,(汉王)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 楚军攻破荥阳城,想任命他做将领,周苛痛斥道:“你应该赶快投降汉王!不这样的话,很快地就要做俘虏了!”项羽听罢大怒,立刻就烹杀了周苛。这时,汉王任命周昌做御史大夫。 周昌为人性格刚强,敢说直话。像萧何、曹参这些人都比不上他。 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报告事情,高帝正抱搂着戚夫人,周昌见此情景,转身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周昌挺直脖子,昂着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君主。”高帝听了哈哈大笑,然而特别敬畏周昌。 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所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皇上因为留侯的策略打消了这个主意。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争辩时最强硬,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就算要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 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房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欠身致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险些就被废掉了。” 这以后,戚姬的儿子如意封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高祖独自闷闷闷不乐,哀伤地唱着歌,大臣们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当时有一个名叫赵尧的人,年纪轻轻,他的官职是掌管符玺的御史。赵尧上前请安探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 我内心非常担心这些,但是不知道办法从哪里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尊贵而又刚强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高祖说道:“对。我考虑此事也像这样,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说道:“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毅不拔,质朴正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 高祖说:“好。”于是高祖就召见了周昌,对他说:“我想一定得麻烦您,您勉强也要替我去辅佐赵王,您去担任他的相国。” 周昌哭着回答:“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诸侯王呢?”高祖说:“我非常了解这是降职,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谁也厂能胜任。真是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走一遭吧!”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做了相国 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赵王的相国周昌让他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 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一直坚持不送赵王进京。这时吕后很是忧虑,就派使者召周昌进京。 周昌进京之后,拜见吕后,吕后非常生气地骂他:“难道你还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吗?你却不让赵王进京,为什么?”周昌被召进京城之后,吕后又派使者召赵王,不久,赵王果然来到了京城。他到长安一个多月,就被迫喝下毒药死了。 周昌于是就推辞说有病,不再上朝拜见太后,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高祖独自心中不高兴,慷慨悲歌,群臣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2)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 (3)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他(赵王)的相国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 小题1:万岁:国君去世的委婉说法 小题1:C连词,表修饰关系;A①代词,他的,②代词,自己;B①介词,替,给②动词,制定,出; D①连词,于是,②介词,凭借 小题1:并非“处处”为国着想,从宠爱戚姬、欲废太子一事即可见 小题1:得分点(1)“独”“ 悲歌”“ 所以然”(2)“如是”“ 可”(3)“使使”“ 相”“ 不行” 6. 周昌争强文言文翻译,谢谢^ω^ 译文: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7. 《汉书·周昌传》 译文 周昌刚强正直,敢于直言,从萧何、曹参以下官员对他都谨小慎微,言词卑下。 周昌曾在高帝宴饮时奏事,高帝正在拥抱戚姬,周昌退走。高帝追赶出来抓住周昌,骑在周昌脖子上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周吕仰起头说: “陛下就是桀、纣之主。” 于是皇上笑起来,然而还是很怕他。当时高帝想废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们坚持劝谏争辩,都没有成功,皇上由于留侯张良的计策才作罢。 然而周昌在朝廷之上极力争辩,皇上问他的理由,周昌有口吃缺陷,又十分愤怒,说:“臣口吃不能讲出来,然而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想废太子,臣期期不接受诏命。 8. 古文翻译: 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她”指吕后、出自史记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 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客。从入关,破秦。 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 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 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 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 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 赵尧年少,为符玺御史。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才也,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 周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耳,何能至是乎!” 居顷之,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却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髃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 吾念之欲如是,而髃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 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 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柰何中道而□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赵尧,曰:“无以易尧。”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 尧亦前有军功食邑,及以御史大夫从击陈豨有功,封为江邑侯。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后五岁,高后闻御史大夫江邑侯赵尧高祖时定赵王如意之画,乃抵尧罪,以广阿侯任敖为御史大夫。 任敖者,故沛狱吏。高祖尝辟吏,吏系吕后,遇之不谨。 任敖素善高祖,怒,击伤主吕后吏。及高祖初起,敖以客从为御史,守丰二岁,高祖立为汉王,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守。 陈豨反时,敖坚守,封为广阿侯,食千八百户。高后时为御史大夫。 三岁免,以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高后崩,不与大臣共诛吕禄等。 译文 周昌是沛县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这样,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资历追随沛公,沛公命周昌担任一名管旗帜的职志,周苛暂时在帐下当宾客。 后来他们都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沛公被封为汉王,汉王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前203),楚军在荥阳把汉王团团围住,情况紧急,汉王悄悄逃跑出围,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楚军攻破了荥阳,想任命他为将领,周苛痛斥道:“你们这些人应该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很快地就要做俘虏了!”项羽听罢大怒,立刻就烹杀了周苛。 于是,汉王就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 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因父亲为国捐躯的原因,也被封为高景侯。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 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 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 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 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 9. 夏元吉 文言文阅读原文翻译 夏原吉,字维哲,他的祖先是德兴人。 他的父亲夏时敏在湘阴做教谕官,于是在这里安家。夏原吉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努力学习,奉养母亲。 因州县地方官荐举进入太学,后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诸生中有的人大声说笑,夏原吉端正地坐着很严肃。 明太祖暗中观察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做户部主事。明成祖即位,调任他任左侍郎。 浙西发大水,主管官员治水不见成效,永乐元年,命令夏原吉去治水。夏原吉穿着布衣徒步行走,日夜治理谋划,最热的天气不张伞盖,他说:“百姓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舒适呢。” 治水完毕,他回到京城。永乐七年,皇帝北巡,命令夏原吉兼代理皇帝所至之地的礼部、兵部、都察院政事。 有两个禁卫军官冒领月俸,皇帝要斩他们。夏原吉说:“这个不合法律,假如他们确实是盗窃,将施加什么刑罚呢?”皇帝于是停止了斩他们的诏令。 明宣宗三年,随从皇帝北巡,皇帝拿夏原吉袋子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啊?”夏原吉回答说:“军队中还有挨饿的人呢。”皇帝命令把高官的饭食赐给他,而且犒劳了将士。 夏原吉有宏大的气量,人们不能测量它的边际。同在朝班的官员有优点,他就采纳接受;有的人有小过失,他一定为他们掩盖不张扬。 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他所穿的皇帝赐给的金织衣服,夏原吉说:“别害怕,脏污可以洗掉。”又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精微的文书,磕头请求死罪。 夏原吉不追问,自己入朝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皇帝命令换了文书。吕震曾排挤夏原吉。 吕震为他的儿子请求官职,夏原吉认为吕震在“靖难”时守城有功,为他向朝廷请求。平江伯陈 起初也厌恶夏原吉,夏原吉反而时常称赞陈 有才能。 有的人问夏原吉:“气量可以学吗?”他说:“我年幼时,有人触犯了我,我不曾发怒。开始在脸色忍耐,中间一段时间在内心忍耐,时间长了就没有什么可忍耐的了。” 他曾经夜晚审阅记录罪犯口供的文书,拍着桌子叹息,笔要下落总是停止。妻子问他,他说:“这是年终执行死刑的奏章啊。” 有一次他与同朝班里的官员到别的地方饮酒,晚上回来时赶上下雪,经过宫门,有人想要不下马。夏原吉说:“君子不能因要昏暗中使品行堕落。” 他谨慎如此。
3,周昌争强文言文翻译
1. 周昌争强 古文翻译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 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译文: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 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 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 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 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 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2. 周昌争强 古文翻译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译文: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3. 周昌争强文言文翻译,谢谢^ω^ 译文: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4.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1.D(均为介词,因为。 A分别为:副词,就;连词,却,表转折。B分别为:介词,从;介词,比。 C分别为:副词,于是,就;副词,竟)2.B(②说的是“天下士”,④说的是“时人”,⑥说的是太祖对毛玠的赞誉,均只能间接表明毛玠“清廉正直,奉公执法”)3.D(“建议废掉曹丕,立曹植为太子”错,原文无此信息)4. (1)(5分)他致力于以俭朴作为他人的表率,因此全国的士人无不以廉洁勉励自己,即使显贵得宠的臣僚,服饰器物也不敢违反法度。(译出大意,2分。 “务”“率”“过度”译正确一处,1分)(2)(5分)毛玠身居显要的位置,却常身穿布衣,吃普通菜饭,抚养教育哥哥的遗子非常周到,所得的赏赐也大多赈济施舍给贫困的人家,自己的家中没有什么剩余。(译出大意,2分。 “布衣蔬食”“笃”“振施”译正确一处,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早年在县中为吏,以清廉公正著称。 将要到荆州避战乱,还未到达,听说刘表政策法令不明,于是前往鲁阳。魏太祖曹操占领兖州,征召他为治中从事。 毛玠对曹操说:“如今国家分崩离析,国君四处迁移,百姓的生产废弃,因饥饿而四处流亡,官府连一年的储蓄都没有,百姓没有安心定居的念头,国家在这种形势下是难以持久的。现今袁绍、刘表,虽然手下士人、百姓众多强大,但都没有长远的打算,不是建立基业的人。 用兵以遵守礼义者胜,保住地位必须依靠财力,您应该尊奉天子而向不守臣道的人发号施令,整顿农业耕作,储备军用物资,这样,霸王的业绩就可以成功了。”曹操敬佩地采纳了他的建议,转调他为自己官府的功曹。 曹操担任司空丞相,毛玠曾任东曹掾,与崔琰共同负责选拔官吏。他所举荐任用的人,都是清廉正直的士人,有些人在当时虽有名望,但行为不正派,结果也不能被他选用。 他特别以俭朴作为他人表率,因此全国的士人无不以廉洁勉励自己,即使显贵得宠的臣僚,服饰器物也不敢违反法度。曹操赞叹说:“这样任用人才,使天下的人自己监督自己,我还再费什么心思呢!”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亲自拜访毛玠,托他照顾自己的亲属。 毛玠回答说:“老臣因为能够尽忠职守,所以有幸没有获罪,您现在所说的人不应升迁,所以我不敢遵命。”大军回到邺城,讨论合并官署。 毛玠请求不要推行,当时人们很忌惮他,都想撤销东曹。于是一起对曹操说:“先前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应该减省东曹。” 曹操知道他们的想法,因而下令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最圆的时候也在东边,人们谈到方位时,也先说东方,为什么要撤销东曹?”因此把西曹撤销了。当初,曹操平定了柳城,分赏所获得的器物,特别拿素屏风和素凭几赏赐给毛玠,说:“你有古人的风范,所以赐给你古人所用的器物。” 毛玠身居显要的地位,却常身穿布衣,吃普通菜饭,抚养教育哥哥的遗子非常周到,所得的赏赐也大多赈济施舍给贫困的人家,自己的家中没有什么剩余。迁升为右军师。 魏国刚刚建立时,他任尚书仆射,仍然主持选拔任用官吏。当时还没有最后确定谁为太子,临淄侯曹植受到曹操宠爱,毛玠秘密劝谏曹操说:“近世袁绍因为不区分嫡子庶子,所以国破家亡。 废立太子是大事,我不愿听到有这样的事。”后来群臣聚会讨论,毛玠起身更换衣服,曹操看着他说:“他就是古人所说的国家的司直,我的周昌。” 无。 5. 古文翻译: 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她”指吕后、出自史记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 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客。从入关,破秦。 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 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 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 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 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 赵尧年少,为符玺御史。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才也,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 周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耳,何能至是乎!” 居顷之,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却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髃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 吾念之欲如是,而髃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 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 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柰何中道而□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赵尧,曰:“无以易尧。”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 尧亦前有军功食邑,及以御史大夫从击陈豨有功,封为江邑侯。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后五岁,高后闻御史大夫江邑侯赵尧高祖时定赵王如意之画,乃抵尧罪,以广阿侯任敖为御史大夫。 任敖者,故沛狱吏。高祖尝辟吏,吏系吕后,遇之不谨。 任敖素善高祖,怒,击伤主吕后吏。及高祖初起,敖以客从为御史,守丰二岁,高祖立为汉王,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守。 陈豨反时,敖坚守,封为广阿侯,食千八百户。高后时为御史大夫。 三岁免,以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高后崩,不与大臣共诛吕禄等。 译文 周昌是沛县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这样,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资历追随沛公,沛公命周昌担任一名管旗帜的职志,周苛暂时在帐下当宾客。 后来他们都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沛公被封为汉王,汉王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前203),楚军在荥阳把汉王团团围住,情况紧急,汉王悄悄逃跑出围,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楚军攻破了荥阳,想任命他为将领,周苛痛斥道:“你们这些人应该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很快地就要做俘虏了!”项羽听罢大怒,立刻就烹杀了周苛。 于是,汉王就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 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因父亲为国捐躯的原因,也被封为高景侯。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 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 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 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高帝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 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