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春申君黄歇

《上海地名志》等记载:上海简称“申”也是源自受封于这里的春申君黄歇。 黄歇未封吴地之时,黄浦江也不叫黄浦江,而且这条河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一到汛期常常洪水泛滥,老百姓苦不堪言。 黄歇到后,就对这条河进行治理,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不再泛滥,造福了当地的百姓。 人们为了怀念他,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或黄浦江,简称申江。 后来, “申”字就成了上海的代称。 黄歇疏通河道,抑制水患,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当地人纷纷以其姓或号为许多山、水、地方命名,如浙江吴兴的黄浦,江苏江阴的申港、黄田港,江苏江阴的君山也叫黄山。 在上海,黄浦江、申江、春申江、黄浦区、黄申路、春申村等,均为纪念这位开申之祖。 黄歇,是黄姓战国中兴时的代表,《史记》特为这位黄姓宗族史的杰出人物立传,但是,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歧义甚众。 黄国灭亡后,有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然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已经残破不堪的丘垄家园。 他们由原黄国王族沦为楚国臣民后,并没有完全绝望。 相反,经过300年痛苦的裂变后,他们获得一种新生,开始以普通平民族姓的身份去征服生活,通过征战、仕途、经商、讲学等方式,重振黄姓宗族的声威。 战国晚期,在异军崛起的黄姓家族中,黄歇家族即是这种奋发进取的新黄姓宗族之代表。 邓明世在《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说:"楚灭黄,其族仕楚,舂申君黄歇即其后。 "元代黄姓著名文人黄晋在《族谱图序》中也说:"黄国为楚所灭,子孙仕楚者有黄歇。 "各家黄姓族谱,也无不说黄歇是古黄国的后代,但关于黄歇的家世、生平、后裔情况,则各种传说不大相同。 关于黄歇的家世,有多种传说,按中湘四修谱,黄歇是春秋时期黄国国君黄企生的第7代孙,其传递世系为黄企生传长子义方,义方传第三子绮,绮传长子宏济,宏济传独子 *** 元, *** 元生二子,次子即黄歇。 但自黄企生至黄歇,其间相差四百余年,而族谱只有6代,这是极不可能的。 其他各谱所记黄歇家世和祖先世系,虽各不相同,但也有类似的错误。 因此,我们只相信黄歇是古光州黄国遗民的后代,至于他的祖先世系,文献不足征,我们今天已不得而知。 黄歇的籍贯,各种族谱也传说不同。 中湘四修谱说他居黔中(今湖南常德市),禾坪谱、潮州谱等说他祖籍湖广武昌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出生在新罗(朝鲜),后返回楚国,仍居江夏;《湖南黄氏世谱》则认为春申君仍居故黄国地,并说:"盖黄人楚后,其宗族未尝他徙也。 "我们认为此话虽不全面准确,但说黄歇是光州黄故国人是对的。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说黄歇是楚国人,未指明楚国何地。 史称黄歇徙封江东,而故宅乃在黄,《广舆记》记载:"黄歇宅即光州治",清代于此设立春申镇。 由此可见黄歇是那支留居故地的黄国遗民后代。 伟大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时,特为黄姓宗族史上的这位杰出人物单独立传。 但黄歇生平事迹之散见于族谱者,有许多为正史所无。 如福建禾坪、鹳薮谱均记载说黄歇生性豪犷多智,年轻时从新罗游学归江夏祖居地,常游说诸侯各国。 谱称黄歇最切在晋国做官,但仁途发展,不合意如愿,因转而仕楚。 在这里,黄歇的才能得到发挥。 最后挂印封侯,称雄诸侯,成为战国四君子之-。 他官至楚相,封春申君,封地原在黄国故地淮北12县。 后来黄歇改封于江东吴国故墟,即今江苏常州、苏州至上海一带。 于是,黄歇家族也自河南潢川一带东迁至乐吴一带。 大概黄歇当时封地很大,他在这些地方分别设立都邑,派族人管理。 如在今江苏江阴县有君山,也叫黄山,传说即因春申君居此而得名,又有水叫申浦,有地名黄田、申港,也都因此得名。 传说春申君又有别邑在今黄浦江边,黄浦江即因黄歇而得名,因而又名申江。 甚至上海简称为申,旧上海首家大报叫《申报》,也都缘于春申君之名。 春申君后来被刺身亡,而且还被斩首示众。 关于他的葬地,《史记》本传不载,见于地方文献和族谱的传说刚则有好几种。 一说黄歇死后被葬在他的封邑即故吴墟,据《江阴县志》记载,舂申君墓在江苏省江阴县北门外,至今这里仍有墓庐,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说黄歇死后,归葬于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墓向为乾山巽向,夫人李氏墓在其右,为戊山辰向。 此说见于禾坪谱、鹳薮谱、潮州谱、三台谱、岳池谱、武隆谱,威信谱等多种族谱。 诸谱并记载说黄歇与夫人墓前至今有石人、石马、石狮、石象等石刻存在,并有一石,上刻黄歇遗诗一首,极言当时富贵荣显。 湖南的一些族谱又说黄歇葬在古黔中郡开元寺即今湖南常德一带。 我想当年春申君被斩示众,族人不死即逃,是不可能公开举行大葬礼的。 而各地传说的春申君墓,应是黄歇各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的这位显祖而各自设立的义冢。 春申君封吴,为治理苏州作小了巨大贡献,苏州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在苏州城内建有春申君庙。 此庙有大殿、戏台等建筑,至今仍在苏州城王洗马巷,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歇的子孙后裔,各种记载很不一致。 有说春申君只生一子。 金溪《双井黄氏谱》记载,黄歇生二子,长子永,次子俊,说黄永一支居故吴墟封地,在此建有"黄堂"。 而大多数族谱则说黄歇取妻李氏、姬氏二位夫人,共生十三个儿子:尚、尝、晖、韶、往、擎、向平、曦、荣、安、述、究,家族人丁非常兴旺发达。 黄歇做楚相数十年,肯定是姬妾众多,因而子孙也应很多。 《史记·春申君列传》说舂申君死后,李园"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之家",似乎春申君的子孙被杀尽了,其实不然。 因为黄歇的子孙众多,又散处各地,他们在政变后,确实有大部分被满门抄斩灭族,但也有许多幸存者,他们或逃于外,或隐姓埋名,顽强地生存延续下来。 据记载,春申君的子孙,至少有五支幸存并传衍下来:一支为东吴派,如金溪双井谱所记的黄永与吉安双井谱所记的黄歇之子黄堂,应是一人。 前谱说黄的故吴墟,建黄堂,后谱则干脆将其人取名黄堂,说是曾官至会稽太守,黄姓"四晶黄堂"的典故即出于此。 这是一支。 另有一支避乱隐居江夏县黄鹤乡,传说是黄歇长子黄尚的这一支,也有的说是幼子黄婉(即黄究)一支,并说这一支即形成后来的江夏黄氏。 还有一支即迁居黔中府的那一支,中湘四修谱因此说黄歇"居黔中,子孙繁衍。 "另一支传说迁往中原阳夏,金溪双井谱说:黄歇次子黄俊,迁居阳夏。 而在《元和姓纂》卷3中有这样一条极重要的记载:(氏),《风俗通》云楚相黄歇号春申君,子孙氏焉。 "可见春申君的子孙中,确实有一支为避祸隐姓埋名,改姓春氏,成为黄姓的一支重要分支姓氏。 此外,楚王熊捍一支,实为春申君的私生子。 春申君黄歇被刺后,黄国的这支最兴盛的的后裔,或遭杀戮,或逃难异国,或改姓隐居,宗族又一度中衰。 《湖南黄氏世谱》称:"考烈王卒,诸黄避李园之祸,始别著籍",从此,黄氏宗族又各奔东西,分散到四方另立基业,谋求新的发展和生机。
2,对于春申君黄歇你有哪些了解呢?
春申君黄歇为“战国四公子”一员,早年因协助楚考烈王回国即位有功而受到重用。晚年因贪图权势而为李园所蛊惑,继而上演了一场“移花接木”使自己儿子成为楚国太子。最后黄歇因李园担心该秘密被泄漏而遭遇灭口。 助楚考烈王回国即位楚考烈王熊完尚是太子的时候曾被派往秦国充当质子,因辩才出众而颇受楚顷襄王赏识的黄歇也于此时被一同派往秦国。而楚顷襄王后于前263年病重,然而此时熊完仍旧被“困”秦国。为了让熊完及时赶回楚国以顺利继承王位,黄歇先是通过秦相范雎,希望说服秦王主动放熊完回楚国,但是秦昭王最后只允熊完的师傅先回楚国一探究竟。基于这种情况,黄歇便又改而帮助熊完偷偷跑回楚国,而他自己则留在秦国以营造熊完尚在秦国的假象。 赶在楚顷襄王逝世之前赶回楚国的熊完,最后顺利继承了王位,是为楚考烈王。而黄歇在秦昭王得知真相之后曾险些被杀,但是后因范雎的劝阻而得以保全性命,最后也安全返回楚国。 移花接木顺利登上王位的楚考烈王对黄歇十分器重,黄歇也因此得以在前262年被封为春申君。话说,楚考烈王即位多年一直未有儿子出生,黄歇则因此受命在民间寻找易生子妇女进宫。当时一个名为李园的人在听闻这件事情之后有意将自己妹妹送进宫,但是又担心妹妹进宫之后不能第一时间生下儿子,继而失宠。于是他便迂回地将主意打到黄歇身上,改而将妹妹进献给了黄歇。 而待他妹妹成功怀上黄歇的孩子之后,李园则又开始游说黄歇,声称假若妹妹顺利产下儿子便可被立为太子,之后更可成为楚王。如此一来,即便楚考烈王逝世,黄歇所受宠信可长久不变。被这番说辞打动的黄歇后来当真将李园妹妹送进了宫中,而李园妹妹不仅顺利得到楚考烈王宠爱,且最后真的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的出生让李园妹妹成为了王后,而孩子自身则成为了太子。 被害身亡因妹妹进宫而渐受宠信的李园后来对黄歇这个外人越来越不喜,一来是不愿黄歇与之分享权势,二来则是担心黄歇不小心泄漏秘密。因为这方面原因,李园决定将黄歇除掉。前238年,李园趁楚考烈王病重之际将黄歇引至设有埋伏的棘门,随后在此将黄歇成功斩杀。
3,春申君黄歇简介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是战国四公子最特别的一个,他不是国君的宗室,他的地位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才智一步步奋斗得来的。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春申君黄歇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申君黄歇简介
春申君原名黄歇,出生在楚国的江夏,青年时期曾游历各国,因此见识广博。他因出色的 辩论 才能而被当时的楚顷襄王所重用。后来强大的秦国派兵攻打楚国,出君连连败退,出王落荒而逃。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黄歇先是上书秦王建议秦楚结盟攻打其他国家,又在楚王病危的时候让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打扮成车夫回到楚国继位。而后在好友秦相范睢的帮助下返回楚国辅佐继位的楚考烈王。楚国能够顺利完成王位的更替,他功不可没。
在黄歇为相期间,曾经解救了被秦军攻打危在旦夕的赵国,帮助楚国消灭了北边的鲁国,使得楚国进一步强大。就是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人,他的结局却是十分悲惨。在公元前238年,非常信任他的楚考烈王病重,他鄂门客朱英提醒他防范李园这个人,但是春申君却认为李园是一个软弱的人,而且我对他又很好,他不可能会陷害我。等到楚考烈王病逝的那天,李园的野心终于显露,他派人刺杀了春申君,砍下他的头,扔到了棘门外,而春申君的家人也全部被处斩。
曾经不可一世的春申君就这样死在了自己的轻率和无知下,如果他能够听信朱英的劝解及时除去李园,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了。
春申君不悟的 故事
春申君当时的楚国江夏人氏。他与其他的三位公子不同点主要在于他出身。其他的三个人,都是属于各国的王室家族,从一出生便得到了普通人这辈子都不可能享有的富贵和权势,只有黄歇,他不是属于王室的人,他能够攀升到和其他三人相同的位置,靠的是他的谋略和努力。他曾经以曾经的 口才 说服了秦王不攻打楚国而和楚结盟,他曾经用计安全地让在秦国当俘虏的太子顺利回到楚国继位。这两件大事足以显示他非凡的才能和智慧,他也被楚王拜为相国,从此大权在握,位极人臣。
在到达了权力的顶峰之后,黄歇渐渐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他开始沉迷于女色,四处搜罗各地的美女来服侍自己,而且他变得自大,任何人的 意见 都不下去;关于这点,有一个“春申君不悟”的故事可以佐证:有一次,楚国的太子在用梧桐的果实喂养猫头鹰,以为它可以发出凤凰一样优美的声音。春申君看到之后劝诫到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手下的谋士朱英听说之后,对春申君说,你既然知道这件事情,但是你为什么不知道你门下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奸诈凶狠的无耻之徒,但是你却对他们宠爱备至,让他们做高官,吃美酒佳肴,这和朱英做对于太子所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同呢?春申君并没有听进去,最后 自然 是被自己的门客陷害而死的结局。春申君最后的结局告诫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用认为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自鸣得意,目中无人,这样遭殃的只能是自己。
春申君是怎样的人
春申君出生在当时的楚国江夏,因为他见识广博又能言善辩,因此深受楚顷襄王的重视。他曾经帮助楚国说服了要攻打他们的秦国,让楚国免于灭亡的危险。而后在楚顷襄王病重之时,用计让在秦国做人只得太子熊完假扮成车夫回国顺利继位。而他也在好友秦相范睢的帮助下回到楚国,做了丞相。
在丞相之位上,黄歇仍然做了很多大事。比如出兵解救了被秦军围剿即将灭亡的赵国,派兵消灭了楚国北边的鲁国,使楚国日益强盛。但是手握大权的黄歇逐渐变得骄傲自满,听不进任何的劝告,最终酿成苦果。投靠他的门客中有一个叫李园的人,此人外形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奸诈无比,他为了使自己尽享荣华富贵,把自己貌美如花的妹妹送给了黄歇。他本来就是好色之人,见如此貌美的佳人自然是满心欢喜,不久黄歇便让李园的妹妹怀了孕。而后黄歇听取了李园的建议,把他妹妹送给了一直没有孩子的楚王。而李园在楚王病逝之后,立即派人暗杀了黄歇和他的家属,黄歇就这样被自己的门客给害死了。
纵观春申君黄歇的一生,他建立过卓越的功绩,也曾位极人臣,但是得势之后却放松了警惕,变得骄傲自满,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这最终导致了他被人陷害而死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