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写一段描写看花鼓戏的情景

写一段描写看花鼓戏的情景

据说邻村的一老汉满八十,摆了几十桌酒席,还请来了戏班子的唱花鼓。
村民们早早的就收拾了田地里的活计,吃过晚饭,洗过澡,各人拿着手电在村口聚集人
马,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夜里的路走起来总比平常要快些,老人说那是“鬼扯脚”,读过点书的人却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道是什么热胀冷缩,夜晚气温偏低点,路程就缩了。我分不出个是非,只知道间在大人中间一路有说有笑,一下工夫毫不费劲的便赶到了戏场。屁大的观众坪里早坐满了人,熙熙攘攘的,紧密得很。我们没得坐,自然只能往后面站着。
到了晚上能赶四五里夜路去看戏的人,大多是单身汉,因为穷,娶不到老婆,看见个娘们便浑身痒痒,几十年来未碰过女人,便是不小心挨到了一下胸部和屁股什么的也惊喜之极,回味无穷,还免不了要向同伙眩耀一番,加油添酱的说来,仿若是那么些婆姨抵挡不了他的魅力,自愿一般。
这也算是他们热衷看戏的又一个原因,一到戏场眼睛便四处瞟游,看有什么可人儿没有,乘机向她们挤去,拣点便宜。此事也是闹过笑话的,说是某人紧贴于一个女人背后站着,人山人海,大约是感觉了什么,心猿意马起来,身体的血液就向一个部位涌去,害得那婆娘回手一拍骂道;“你这骚家伙,拿着个电筒吵什么?”至今流传甚广,常作笑柄。
所谓花鼓戏,明初于陕北一带颇为盛行,历经久远,分了派系。一支入湘,雅称“湘剧”,所用乐器很简便,无非鼓、锁呐、二胡、锣,等等三五件。所唱内容也就是古典评书、章回
小说、神仙故事。腔法与粤剧想反,不走低沉悲凄之道,抑扬顿挫,高亢昂扬,依锣鼓之花
而唱,也别来味道。
唱的内容是要有考究的,须三思而定,不可乱点剧名。
前些年吧,一李姓村旗鼓声张的唱了一曲《狸猫换太子》,讲的是宋仁宗年间一刘、李二妃之间的事。刘氏奸诈,产下一女,便设计将李妃之子换了过来,再以狸猫代之。褒贬自明,惹恼了刘姓村,结果大打出手,重伤了数十人。
幼时,我于评书兴趣斐然,诸如《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北》、《五虎将》、《粉妆楼》等等百看不厌,于花鼓内容也总能说出个典故来。这便是大学问,村民们看到不懂处,自要寻来问我,有了满足感,这也是我乐此不疲的原因。

对于唱功,我是不懂的。朦胧之间也侧重于女戏子,隐约记得有一个饰樊梨花的戏子长
得好看,便上了心,并大言说过等我长大了要娶她做老婆。后来遇遇,我玩笑着说了出来、
其时她为人母已久,相对莞尔。
至今回忆,也颇有感想。
近年来,村民们富裕了,我也常回家看看,家家户户有了彩电,影碟机,想看就看,戏
班子也早就没了生计。我每到一户串门儿,往日的单身汉也大都娶了老婆,放上一段花鼓调
子,劝几杯烧酒,回忆旧时看戏的情景,往往满堂豪笑。
花鼓戏是我最初接触古典通俗文学的窗口,便是今日见识比那时要广些,新鲜物事也看
到过,仍然只有这种最为乡土,最为亲切的民间艺术萦怀不忘。

2,安徽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安徽的地方戏曲有黄梅戏,还有青阳腔,岳西高腔,徽剧,庐剧,池州傩戏,泗州戏,凤阳花鼓等。

最有名的当然是徽剧和黄梅戏,从地方戏渐渐的变成了全国的剧种,比较有名的角有程长庚、高朗亭、郝天寿、严凤英、王少舫等。

黄梅戏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起源于湖北黄梅,在安徽安庆逐渐发展壮大,之后渐渐的成为了中国五大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分为三大腔系,分别是花腔、彩腔、主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确立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徽剧是经过“京派”改造的,就是京剧,徽班进京之后渐渐出现了京剧。

黄梅戏保持着其地域感和归属感,比较受欢迎,还有就是庐剧、皖南花鼓戏和泗州戏等都是没有经过过多的改造并且比较出名的,庐剧适合的是城乡结合部群落的审美趣味,表演生动。

泗州戏在说唱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民间花灯、小车、旱船、跑驴等的表演形式,更有张力和生命感。

3,安徽的戏剧叫什么

安徽的地方戏剧有黄梅戏,还有其他的戏曲,比如青阳腔,岳西高腔,徽剧,庐剧,池州傩戏,泗州戏,凤阳花鼓等。

最有名的当然是徽剧和黄梅戏,比较有名的角有程长庚、高朗亭、郝天寿、严凤英、王少舫等,从地方戏渐渐的变成了全国的剧种。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始于湖北黄梅,发扬于安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是中国五大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黄梅戏的前身是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最早出现是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清朝道光年间的时候形成,逐渐流传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一些省份。

黄梅戏发展的早期是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刚开始的时候是叫做采茶戏,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

辛亥革命到1949年将黄梅戏的演出活动逐渐变的职业化,从农村走上了舞台,之后和京剧合班,受到越剧、扬剧、淮剧、评剧的一些影响,形式上有了很多的变化。

黄梅戏的唱腔有花腔、彩腔、主调,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表现力也十分丰富,十分受欢迎。

4,安徽的戏剧叫什么

安徽的地方戏剧有黄梅戏,还有其他的戏曲,比如青阳腔,岳西高腔,徽剧,庐剧,池州傩戏,泗州戏,凤阳花鼓等。

最有名的当然是徽剧和黄梅戏,比较有名的角有程长庚、高朗亭、郝天寿、严凤英、王少舫等,从地方戏渐渐的变成了全国的剧种。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始于湖北黄梅,发扬于安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是中国五大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黄梅戏的前身是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最早出现是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清朝道光年间的时候形成,逐渐流传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一些省份。

黄梅戏发展的早期是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刚开始的时候是叫做采茶戏,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

辛亥革命到1949年将黄梅戏的演出活动逐渐变的职业化,从农村走上了舞台,之后和京剧合班,受到越剧、扬剧、淮剧、评剧的一些影响,形式上有了很多的变化。

黄梅戏的唱腔有花腔、彩腔、主调,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表现力也十分丰富,十分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