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哪些?

契诃夫的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的契诃夫不辞长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游历,对那里的所有居民“将近10000个囚徒和移民”逐一进行调查。 库页岛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使他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 1890年至1900年,契诃夫曾去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从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购置的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的梅里霍沃庄园并转向戏剧创作。1898年,身患严重肺结核病的契诃夫迁居雅尔塔。1904年7月2日契诃夫因肺病恶化而辞世。最终,他的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人物影响 契诃夫对中国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曹禺、老舍、夏衍等作家。《日出》是曹禺学习契诃夫戏剧的第一部作品,又创作了《北京人》被誉为“中国的《樱桃园》”。 老舍的戏剧作品《茶馆》在舞台整体氛围的平和恬淡,将直接冲突模糊化,描写小人物的生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融入喜剧元素,这些方面都与契诃夫风格十分接近。 夏衍从未在公开场合言明自己的创作受契诃夫影响和启迪,但从其作品中,尤其是《上海屋檐下》,不难看出其中契式戏剧风格:生活化的戏剧场景,淡化的戏剧冲突和情节,朴素平和的语言描写。
2,契诃夫作品有哪些?
契诃夫作品有《变色龙》、《乏味的故事》、《决斗》、《草原》、《农民》、《在峡谷里》、《海鸥》、《哀伤》、《苦恼》、《万尼亚舅舅》、《套中人》 、《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小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凡卡》、《三姐妹》、《樱桃园》等。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凡卡》(1886)(被编入上海六年级(预初)上学期第三课与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 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 契诃夫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3,契诃夫的三部代表作是什么?
《带小狗的女人》、《海鸥》、《带阁楼的房子》。 1、《带小狗的女人》(Дама с собачкой)是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99年12月。小说以十分朴素感人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了一对恋人从邂逅到相爱的情感历程。 故事讲述的是两个普通人—古罗夫和安娜。在疗养地度假时因为寂寞无聊而发生婚外情。这种关系打破了他们原本平静的、有条不紊的生活。 他们双方都不敢面对自己的感情,因为不愿破坏固有的生活方式。但是这段恋情并没有在两人分别离开疗养地后结束,而是逐渐地转化成一种真正的情感。 2、《海鸥》(Чайка)契诃夫创作于1896年的四幕话剧,故事的背景是沙俄统治时期的俄国,讲述在一座庄园里,青年作家特里波列夫和想要成为演员的女青年妮娜的故事。 3、短篇小说 《带阁楼的房子》Дом с мезонином(1896),小说描写了一位年轻画家“我”,偶然散步到沃尔恰尼诺夫庄园,走过一所带阁楼的白房子,雕狮子的门口站着两个姑娘,通过画家与姐姐莉达的思想交锋以及和妹妹任妮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 创作特点 小说创作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内容丰富深刻、形式短小精湛的一种独特的短篇小说体裁。在这种短篇小说中,作家往往以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行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有强烈的抒情意味,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里的丑恶一面的厌恶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作家把他对自己笔下的生活和人物的褒贬以及作家内心的痛苦和愉悦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中,让读者自己从不同的人物形象中认知和体会作品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