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陈果夫的个人资料及简介?

陈果夫的个人资料及简介?

陈果夫陈果夫 (1892~1951)

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CC系首脑。原名祖焘。浙江吴兴人。1892年10月27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初七)生。陈其美之侄。幼年在长沙明德学堂读书。1907年入浙江陆军小学堂,受陈其美革命活动影响,加入同盟会。1911年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辛亥革命爆发后,赴武汉参加革命军,后随陈其美参加讨袁斗争。1918年起在上海经商,与蒋介石等从事交易所投机买卖。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后,在上海为军校招募新生兼采购物资。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掌管国民党党务,排斥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1927年春积极参与蒋介石“清党”反共。他曾几度出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是第三、四、五、六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长期掌管国民党党务。他培植亲信,排斥异己,控制各级党部,竭力把国民党变成蒋介石进行独裁统治的工具。与其弟陈立夫组织“中央俱乐部”(Central Club),后来形成为一个很有权势的CC系。他们把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扩充成为一个庞大的特务系统,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从事反对共产党、迫害进步人士的活动,并对付国民党内反蒋派系的抗争。

陈果夫在国民党政府中历任要职:1928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副院长,1932年任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8年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主任。

陈果夫利用政治特权发展官僚资本,先于 1935年控制中国农民银行。抗日战争期间在川、云、桂等省兴办和投资许多企业;抗战胜利后主持经营“党营生产事业”,接管大批敌伪资产,开办公司、银行等,还将文化、新闻、电影、广播单位改为“党营”。他先后担任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中央合作金库理事长、土地开发公司理事长、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合称中国四大家族。1949年去台湾,1951年8月25日病逝于台北。一生写有各种体裁的文字一百九十余万字,台湾当局将其编成“全集”十册。

2,对陈果夫的评价?

陈果夫的评价: 陈果夫是民国史上一位极具个性与政治信仰的传奇人物。地位不显贵但创建了CC党,具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学识不高理财却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帝国;撰写的《党员须知》被奉为国民党的“圣经”。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不惜利用一切手段维护国民党以及自身利益。 但是当中国面临外辱,在民族危亡之际,他又以自己敏锐的政治触角,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作出决策,与陈立夫先西安事变一年半时间策划并实施国共谈判,另外还为国民党培植干部,进行抗日教育,为抗日出谋划策,做出了积极贡献。 陈果夫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是国民党内右派。1926年陈果夫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中央组织部代部长 。1929年5岁的陈果夫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成立国民党中央政治干部学校 。两兄弟掌管国民党党务机构,至此有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 。 陈果夫及其弟陈立夫与蒋介石关系密切,在大陆时期为蒋所倚重,负责国民党内组织及党务,1907年入浙江陆军小学堂,受陈其美革命活动影响,加入同盟会。1911年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辛亥革命爆发后,赴武汉参加革命军,后随陈其美参加讨袁斗争。 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在上海被袁世凯派的枪手所杀。1918年起在上海经商,与蒋介石等从事交易所投机买卖。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后,在上海为军校招募新生兼采购物资。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掌管国民党党务。 排斥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陈果夫利用政治特权发展官僚资本,先后于1935年控制中国农民银行。抗日战争期间在川、云、桂等省兴办和投资许多企业;抗战胜利后主持经营“党营生产事业”,接管大批敌伪资产,开办公司、银行等。 扩展资料: 个人经历 1924年蒋介石主持黄埔军校筹建,陈果夫在上海代其处理军用品采购、人材招揽等工作。1926年陈到广州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并任中央组织部代部长。1927年4月初,与国民党内右派吴敬恒、张静江等提出弹劾共产党案为之后的清党准备。 1928年,蒋介石复出,陈果夫任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副院长。实质负责国民党内组织,整理党务及进行清党。除重新审查登记国民党员,并开始设立调查组织,即后来专门负责反之“中统”。1929年任中央执委,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成立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 二陈掌管国民党党务机构,至使当时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称。1932年陈果夫为“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兼任江苏省政府主席,负责整治江苏及淮河水利。导淮工程后因抗战而停顿。西安事变震惊了国内外,全国立刻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局面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果夫

3,陈氏家族

汉末魏晋,颍川人才辈出,尤以陈氏家族最为突出,家族地位历三百年不倒,可谓是魏晋间历史最为悠久的世家大族之一。


陈寔,字仲弓。东汉时期的官员、学者、名流。颍川许人。是陈纪、陈谌的父亲。因为他清高,有德行、会教管人民而闻名于世。

陈纪,字元方,陈寔之子,与父亲陈寔、弟弟陈谌被人们称为“三君”。

陈谌,字季方,是陈寔的第六子,与哥哥陈纪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一家和睦。

陈氏父子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三君?陈门又有着怎样的家族风范呢?我给大家讲两个有关他们的故事,就明白了。

有一天,陈太丘的朋友来他家拜访并留宿,陈太丘让元方、季方做饭。陈太丘在和朋友聊天,而元方与季方十分好奇,停止烧火,偷听父亲与他朋友的对话。他们忘记往锅里放箅子,米就落入米汤中,饭就煮成了粥。陈太丘没有立刻批评他们,他知道他们偷听,但能完整地描述出来,便原谅了他们,并说我们有粥吃,不必吃饭了。

元方小时候就说得让人心服口服,可厉害了!我很崇拜他!

有一天,陈寔和朋友约好中午一起出去,在陈寔家集合。可是,中午到了,朋友没有来,陈寔就先走了。这年,元方才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得知陈寔先走了,便开口骂他。元方指责他不守信,还当着他的儿子骂他。客人很惭愧,想牵他的手,但元方头也不回的进屋了。元方小时候就能看出大人的错误,并指出来,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元方的反应这么快,可真厉害。如果我也反应快,一语中的,就不会成为班上不起眼的小人物了。因为我们班上的大人物就是靠嘴皮子出来的。

我们家里,爸爸妈妈有时像陈寔耐心地听我解释。比如:我忘记了刷牙,忘记带牛奶、水杯,忘记带红领巾等,那都是些小问题。而有时,我犯了大问题,比如:我背书给爸爸听,书没抓稳,差点砸到爸爸的脸上,爸爸立马变了脸,瞪大眼睛,嘴角往下一弯,恶狠狠地盯着我,大步朝我跨来,大手一把抓住我的肩膀,把我拽到床边,不管三七二十一,劈头盖脸地骂起我来,说我没有礼貌,还敲了我一下!如果他们能多包容一下我,那我会表现得更好!

如果我的父母像陈寔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