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战国时期,什么地处中原腹心

战国时期,什么地处中原腹心

战国时期魏国地处中原腹心。 战国七雄的位置,楚国在最南边,齐国在最东边,秦国在最西边,燕国在最北边,只有魏国在中间的中原地区,所以被称为“天下之胸腹”。 魏国领土曾先后包括今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 [3] 。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此后的魏国又被称为梁国。 相关历史: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发动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魏国

2,战国时期哪国地处中原腹心

战国时期魏国地处中原腹心。 魏国最先强盛,战国初期无人能敌,赵国在中期通过军事变法也发展壮大,与当时的秦国势均力敌,而韩国却默默无闻,那么,为什么同出一源的三个国家,韩国一片衰落呢?本篇文章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是什么导致了韩国的活力丧失。 因为韩国申不害变法遗留下来的弊端。申不害变法是韩国成立之后唯一的变法,在申不害在世时也曾一度强韩。可是,韩国的变法却有着很大的弊端,因为,变法的形式为术治,其成果根本经不起历史的考验。

3,楚国第一代国君是谁?

楚人先祖鬻熊辅佐周文王灭商有功,周成王(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念其功劳,封鬻熊曾孙熊绎为子爵,建国于丹阳,领地50里。 熊绎以及其后代是江汉流域最早的开发者,他们的创业历史是艰苦卓绝的。《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蚧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

4,中国最早称王的是哪位楚君?

一、数量庞大的诸侯国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的形成也是古代分封制的弊端,仅仅是在西周刚建立的时候,就对所有的诸侯国进行了一个规模上的划分。在《礼记》中曾记载着,整个九州之地有一千七百七十三个诸侯国。 周武王曾规定,天下分九州,一州疆域千里,其中一百里方圆的诸侯国只能有三十个,七十里疆域的诸侯国只能有六十个,五十里的诸侯国只能有一百二十个。 如此算下来,一个州里有大大小小二百一十个诸侯国,九州最多只能存在一千八百九十个诸侯国。也就是说,仅仅是西周刚刚建立,就已经将天下划分得差不多了。 虽说三十里的诸侯国并不算大,也不过就相当于现在一个乡镇而已,再加上古代生产材料匮乏,一个小小的诸侯也不会有多大的权力,所拥有的只不过是周天子封赏给他们的合法性而已。 在周天子的规定中,天下所有的诸侯国君主全都不能用王为称呼,王只专属于周天子,这和战国时期的所有诸侯国自立称王有很大差别。随着周天子势弱,对诸侯国渐渐失去了掌控能力,使得一些诸侯敢于称王,滥用礼仪,这也是孔子说“礼乐崩坏”的原因之一。 战国时期不可一世的楚国国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王的? 二、“出头鸟”楚国的来源 因为周朝时的诸侯国太多,除了战国七雄以外其余诸侯国很少有人知晓,再加上当时礼乐崩坏,也缺乏足够的资料记载,所以诸侯国中是哪个国家先称王就无从得知了。 各朝各代总有不安分的人,相信在周朝也不例外,我们此次所说的只是战国七雄中哪一个国家先进行称王,在这七个国家中,最早敢于直接挑衅周天子权威,成为天下所有诸侯国“榜样”的,便是当时被称为“蛮夷”的楚国。 楚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身上,郭沫若的书籍中曾说,楚本蛮夷,亦即淮夷。而在《金文丛考》中也曾将楚人定为熊盈族,他们的始祖是我们所说的“火神”祝融。 战国时期不可一世的楚国国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王的? 祝融名为陆终,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后代,如此看来楚人的出身还是十分高贵的。这些太过久远的关系网我们不去过多的追究了,毕竟上到三皇五帝时代也并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楚国也只奉季连为楚国始祖。 季连是陆终最小的儿子,芈姓,很多人看《芈月传》时不免对这个少见的姓氏感到好奇,那么现在应该知道了,芈姓便是楚国的贵族姓氏。 西周刚刚建立的时候,周天子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覆盖范围,于是就封赏季连的子嗣鬻熊子男的爵位,也是周朝所有爵位中最低的,并没有任何封地,这也就是楚国的来源了。 因为楚国的王族是芈姓中的熊氏,所以又称为熊盈诸族。在《史记》中记载:“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在楚国的起源中,季连是楚国的始祖,而鬻熊则是楚国真正的缔造者。 战国时期不可一世的楚国国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王的? 三、楚国的发展 楚国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封了一个最小的爵位,想要发展实在太难了,甚至连祭祀的牲畜都没有,只能去旁边的鄀国偷一头没有长角的小牛,然而楚国人唯恐小牛的主人找上门来,于是只能连夜将其宰杀,就连祭祀祖先的仪式都是在夜里进行的,这也是央视纪录片“楚人偷牛”的来源。 鬻熊死后,他的后代熊丽和熊狂也一直安稳的投靠周文王和周武王,直至熊绎接替之后,周成王觉得楚人十分忠诚,便赏赐熊绎在丹阳一块田地,也算拥有一块子男爵位大小的地盘了,自此之后,楚国人才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和族名。 战国时期不可一世的楚国国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王的? 楚人立国之后,便需要和其他诸侯国一样按时去向周天子述职、进贡,熊绎也是第一次携带地方特产跋山涉水前往天子身边。而到了岐阳会盟之地,熊绎竟然被要求和鲜卑族的首领一起在夜里看守火堆,防止火堆熄灭,根本没有任何资格进去参加诸侯之间的盟会。 此时楚国地位还是非常低的,拥有的也只是可以凭借着祖先祝融在这里守火堆而已。熊绎此时深刻感受到,如果自己的国家不能更好的发展的话,后人也依旧只能看守火堆,甚至于连火堆都没有资格看守。 战国时期不可一世的楚国国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王的? 于是在熊绎返回楚国之后,一方面对周王室卑躬屈膝,另一方面不辞辛劳的发展,从最简单最辛苦的事情开始做起,我们形容创业艰难的词语“荜露蓝蒌”也是从此而来的。 随着楚人一代代人的发展,楚国的国力不断攀升壮大的同时,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仅楚国,周遭的其他诸侯国也对脚下的矿产资源产生了欲望。 矿产资源在这个时代极其重要,周昭王也不能容忍被他人抢夺,于是率军南征,不曾想在汉水出事了,因为带的青铜太多,导致桥梁不堪重负断裂,周昭王也坠入汉水身亡。 战国时期不可一世的楚国国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王的? 四、楚国的崛起 熊绎往下又传承了四代,此时楚国被熊渠所掌控,此时的楚国已经拥有极其强悍的战斗力,也将统治的疆域管理得井井有条,不断向周围地区进行扩散。此时周天子权力势弱,各诸侯也都开始轻慢周天子,而熊渠也趁着这个机会,对周边的国家进行攻伐,并且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都立为王。 到了周厉王接过周朝权力时,着重发展军队力量,并对战略资源进行严格管控,将身边那些不服从自己的诸侯国全部都打了个遍。此时熊渠为了保存楚国的实力,便主动去掉儿子的王位和分封。 熊渠的这一决策使得楚国得以保存足够的实力,到了周恒王时期,楚国的领导者熊通因为觉得自己的爵位太小,便效仿自己的先祖鬻熊,想和周天子讨要高一些的爵位,没想到却被周天子拒绝,一气之下便在公元前704年自立为王。 战国时期不可一世的楚国国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王的? 自此,楚国便开始了自己的征伐之路不断北上,直至三家分晋后,战国时代七雄争霸格局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