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道宗是什么意思?

1.帝王名称。辽帝道宗
帝王姓名:耶律洪基.字涅邻,又字查剌。喜作字。
世系:兴宗耶律宗真长子,母为仁懿皇后萧氏
帝号庙号:道宗仁圣大孝文皇帝(1032至1101)。
在位时间:1055~1101,在位47年
在位大事件:秦越大长公主舍棠阴坊第为大吴天寺,尝为书碑及额,在燕京(今北京)旧城。(《书林纪事》)
2.道宗应该叫宗道,也叫做道,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玉皇上帝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
道教的第一所国家级道观位于洛阳上清宫。
2,耶律洪基跟乔峰是什么关系呀﹖
1、乔峰是《天龙八部》中的虚构人物,但就书中而论,乔峰和耶律洪基既有君臣关系,又是结拜兄弟的关系。 乔峰认识耶律洪基时并不知道他是皇帝,只知道他是契丹人。乔峰看中了耶律洪基的胸怀大志和为有勇有谋,耶律洪基欣赏乔峰的武艺高强、为人豪放和不拘小节,在两个人相互欣赏的情况下,两人毅然决定结拜成为兄弟。成为结义兄弟的两人非常和睦,兄弟情义非常深厚。 乔峰在《天龙八部》中是萧远山的儿子,他的父亲在大辽任过重要的军事职位,后来耶律洪基是皇帝这一身份被揭开,而乔峰的父亲又是大辽的武将,于是后来乔峰就接受了耶律洪基的橄榄枝,在大辽任高官,帮助他的结义兄弟耶律洪基平定了大辽国内的叛乱。 2、人物介绍: 萧峰(1060-1093),原名乔峰,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男主角。萧峰生于辽国,长于大宋,实为契丹人,他的生父为辽国珊军总教头萧远山,因受奸人所害骨肉分离,萧峰周岁时被寄养在少室山下的农户(乔三槐夫妇)之家,取名为乔峰。他武功盖世,师从少林和丐帮,与慕容复并称为“北乔峰南慕容”,为江湖年轻高手中的双峰。 萧峰是丐帮帮主。心系苍生并忠于国家和民族的悲剧英雄。大气磅礴勇卢刚健,是为阔;快刀斩麻平息叛乱,是为捷;义释丐帮四大长老,是为良;单刀赴会力战群雄,是为夫;错杀阿朱悲恸不已,是为真;为罢兵乱蹈死不顾,是为正。 扩展资料: 萧峰智勇双全、胆略过人、豪迈飒爽、不怒自威,曾任江湖第一大帮丐帮帮主,期间掌管丐帮八年,一直率领丐帮以帮助北宋抗击外敌为己任,其间吒叱风云,是领导武林群雄的泰山北斗,在身世揭秘后被迫退位。 萧峰在寻求身世期间结识了段誉和虚竹,并与之义结金兰,又得遇红颜知己阿朱,后为救被自己误杀的阿朱之妹阿紫来到辽国,途中结识了女真族英雄完颜阿骨打,并在辽国助义兄辽帝耶律洪基平息叛乱,官拜南院大王,受封楚王。然为两国和平,不愿百姓生灵涂炭,萧峰拒任平南大元帅一职并阻止辽帝攻宋,胁迫耶律洪基下令,终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换回两国数十年和平,之后以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享年三十三岁 。 萧峰一生有情有义,对爱情坚贞,对国家和民族忠诚,人生经历坎坷悲壮,其胸襟气吞山河,他提倡人道和平,选择为拯救世人而自我毁灭,是一个心系苍生、悲天悯人、思想境界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悲剧英雄。 义兄:耶律洪基 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字涅邻,小字查刺,辽兴宗耶律宗真长子,母为仁懿皇后萧挞里,辽朝第八位皇帝。 重熙二十四年继帝位,改元清宁。继位后奉兴宗弟耶律重元为皇太叔,加号天下兵马大元帅。 清宁九年(1063),重元谋夺皇位,得密报。派耶律仁先、耶律乙辛等平乱,重元兵败自杀。咸雍二年(1066),改国号为大辽(983年时辽改称契丹)。此后耶律乙辛擅权,太康七年诛辛党。 在位四十六年,为人昏庸,忠奸莫辨,迷于酒色,好汉文化,多作诗赋,有《清宁集》今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乔峰
3,辽朝的兴衰史
916年, 耶律阿保机 建立契丹国,是为辽朝的前身,然后吞并了渤海国,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938年,契丹又在后晋石敬塘手中获得燕云十六州,势力扩展到河北和山西北部。
辽朝军事实力较强,多次与北宋、西夏、金朝作战,均取得不俗战绩,尤其多次打败北宋,迫使北宋向其进“岁贡”,借助每年的这一大笔财富,辽朝的国家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辽圣宗 在位的49年期间,辽朝经济发展,对外战争中不断击败强敌,到达鼎盛时期。
二十多年后, 辽道宗 在位的30年期间,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不断发生内讧,大大削弱了自身力量,辽朝开始由盛转衰。
后来,女真人建立的 金国 开始崛起,向辽朝发起进攻,北宋乘机夹攻,辽朝在他们两方的夹击之下,于1125年被灭掉,历时210年。
4,辽王朝的历史?
辽朝(公元907年~1125年)或称辽国、大辽、契丹,简称辽,是中国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辽国原名契丹,后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遂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6年改元神册,改渤海国为东丹国,立其长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为辽的藩属。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并定都于此)改汗称帝,正式定国号为“辽”,后被后汉高祖刘知远击退,还都幽州、上京,983年萧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曾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辽末,辽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辽朝宗室后代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 分别建立了东辽与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被蒙古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后又被蒙古(元朝前身)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