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赵州桥建于哪个朝代?

赵州桥建于哪个朝代?

赵州桥建于隋代。 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已有1400余年历史唐贞元八年(792年)七月,赵州桥第一次修缮。 据刘超然《新修石桥记》载:建桥200年,因大水冲坏桥北面西侧的金刚墙,桥台下沉,使排(小拱)有欹斜崩裂现象,用补石重砌方法,恢复了原状,并复制栏板望柱,以还原貌,桥工坚固。 赵州桥的雕刻艺术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北宋皇帝赐名),位于河北赵县城南,因赵县又称赵州,所以叫赵州桥。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2,赵州桥建于哪个朝代?

赵州桥修建于隋朝。隋朝时期修建的赵州桥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具历史的一座石拱桥。作为石拱桥代表的赵州桥位于河北赵县,也被称为“安济桥”、“大石拱桥”。至于“赵州桥”这一名字,则是因为赵县这一地方古时候叫做赵州。赵州桥修建于605年至618年,这一时期属于隋朝统治阶段。而率先开启石拱桥这一新式桥梁建造风格的人则是当时一位名叫李春的石匠。 李春在设计这座桥时同时考虑到了行人来往以及车马通行的便利性,为此他特地将拱高与跨度的比例设计成1:5 。按照这一设计建造出来的赵州桥,其拱高约为7米,大拱的跨度则约为37米。在大拱之上,李春又在其左右两侧各设计了两个小拱。这样一来,既增加了美观度,同时也提升了泄洪便利性。为了实现行人与车马错道行走,李春还将桥面设计成了三道,其中左右两道供行人使用,中间道则主要走车马。 至今已存在一千四百余年的赵州桥从未发生过坍塌。究其缘由,一来是因为这石拱桥本就建得牢固,二来则是因为期间曾有过多次修缮。赵州桥在792年的时候迎来首次修缮,此时距离它建造出来已快要接近两百年。据《新修石桥记》的记载可知,赵州桥因大水冲击而出现桥台下沉、小拱欹斜崩裂等问题,为此人们对它展开了修缮。待进入宋朝之后,赵州桥因凿铁腐蚀脱落而出现侧倾,故而于1066年展开第二次修缮。 进入明朝之后,赵州桥曾前后修缮过四次。其中在嘉靖皇帝统治下的1562年至1563年,赵州桥的桥面因辙痕严重而变得不再平坦,故而重新铺设了桥面石。而待铺好新的桥面石之后,人们又接着对码头以及栏槛柱脚展开了修缮。没过多久,赵州桥又因停靠在桥下的船民不小心引发火灾而再一次修缮。等到了万历年间,赵州桥的桥面因车辆行驶而再一次出现破损,故而又于1597年展开修缮。 在这之后,赵州桥的第七次修缮工作直至1821年才展开。此后因为战乱的缘故,赵州桥直到新中国成立才迎来新一轮修缮。这轮修缮工作开始于1955年,后于1958年完工。

3,赵州桥在哪里

  赵州桥在河北省赵县南部,坐落于洨河之上,又称安济桥,是由隋朝名匠李春建造的一座石拱桥,俗称大石桥,同时也是是世界上存在年代最久远、保存较完整、跨度最大的单孔坦弧敞肩型石制拱桥之一。

  赵州桥的石雕雕刻手法苍劲有力,石雕整体样式豪放又不失细腻,俊逸非凡,桥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在中国的造桥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敞肩式建筑风格是世界首创,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还拥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赵州桥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全长64.4米,是我国的四A级的旅游景区,也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4,赵州桥在哪里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2公里处。 赵州桥又称为安济桥,横跨在37米多宽的洨河上,因为桥体全部用大石块建成,当地人称“大石桥”。赵州桥始建于隋朝年间,是由著名设计师李春设计建造的,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如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故而有了“天下第一桥”的美誉,当地民间还将其与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华北四宝"。 赵州桥名字的由来 赵州桥建成后,始名(初名)为赵郡河石桥。唐中书令张嘉贞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撰文的《赵州大石桥铭》曰:“赵郡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它以当时的地名、水名命名,初名始见于此。 赵州桥,是根据地名命名的。自北齐天宝二年(551年)改殷州为赵州,赵州之名始于此。40年以后建成赵郡河石桥,至民国二年(1913年)赵州,更名赵县。 1100多年,历尽隋、唐、宋、元、明、清代,期间曾设置赵郡、栾州、殷州、庆源府(军)、沃州、永安州等,历史上只存在290年;而赵州之名则经历了近千年,历史最久远。故以地名为桥名,俗呼赵州桥,或曰赵州石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赵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