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胤禛是康熙的第几子?

胤禛是康熙的第几子?

第四子。 爱新觉罗·胤禛,《新步步惊心》中的角色,清康熙第四子,由演员杨祐宁扮演。 雍正是清王朝第五位皇帝,前四位分别是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圣祖康熙。雍正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在所谓“九龙夺嫡”的争斗中,意外成为皇位继承人。 雍正出生于1678年,病逝于1735年,他一生总共生了十个儿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来被称为乾隆皇帝的皇四子弘历。 其他儿子: 老大胤禔,本序第五。康熙十一年生,因为是庶妃所出,虽然年龄最长,却没有当上太子。这位皇长子自来对太子之位欲望强烈,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高潮之时,胤禅禔自作聪明地认为,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都已死绝,嫡子全无,只能立长,太子之位非他莫属。 于是不自量力地向康熙提出,如果要杀废太子胤礽,可以由他出面,让康熙避免食子之物议。岂料康熙当时心中悲痛惨绝,又对胤礽仍存希望,于是迁怒于胤禔,将他夺了爵位,永远圈禁起来。直到雍正十二年,圈禁了26年的胤禔病逝,享年62岁,勉强算作善终。 老二胤礽,本序第六。康熙十三年生,母亲是皇后赫舍里氏。他自幼深为康熙所宠爱,大概是前面的四个儿子夭折的怕了,康熙给这个儿子起了个汉人小名“保成”。他一岁时便被立为太子,康熙挑选了许多年高德劭的老臣教育儿子读书学习。 长大成人后,太子一度表现的很出色。但大概因为康熙在位时间太长,胤礽三十多岁了还是太子,难免心生怨望。加上当时康熙诸子争位非常激烈,胤礽表现不如康熙之意,于康熙四十七年、五十一年两度被废,被禁锢于咸安宫,雍正二年忧愤交加去世,享年50岁。 老三胤祉,本序第十,康熙十六年生。他素来与太子交好,皇储之争时没表现什么欲望,故而在康熙时没有受到处分。 但到了雍正在位时,胤祉父子连连犯错,特别是雍正八年时怡亲王胤祥去世,胤祉没有像雍正想像中那么悲伤,因此被夺爵,还被扣上了和阿其那、塞思黑往来交结的罪名,被圈禁于景陵。雍正十年去世,享年55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2,胤禛是康熙的第几子?

胤禛是康熙的第四子。 雍正,清世宗,全名爱新觉罗·胤禛,是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清朝第五位皇帝。公元1678年德妃乌雅氏在宫中产下皇四子,后被皇贵妃佟佳氏抚养长大。公元1722年,康熙帝崩,胤禛继位,年号雍正。公元1735年去世,在位13年,作为康乾盛世承上启下之人,为其儿子乾隆的治世打下坚实基础。 人物成就 1、整顿吏治 康熙往年吏治松散,贪污丛生,官员腐化堕落,国库空虚;在这样一个虚假繁荣的背后,雍正早已看在眼里。雍正一即位,便着手整治,要求文官不贪墨,武官不克扣军饷,为此还专门成立会考府,对财政进行审计。制度上防止了腐化等现象出项的空间。 2、建立军机处 原来清朝军事上的工作主要有议政处来决议,平时国家行政事务则由内阁处理,雍正则在议政处和内阁以外建立了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5-7人,共商军国大事,进步在朝决议计划功率。可是军机处权利过大,位置在内阁之上,使得内阁原有的拟旨及其批驳皇帝错误决议等权利形同虚设,雍正大权独揽。 3、改土归流 改动少数民族地区世袭的土司、头人准则,对此中心没有任免权。改土归流准则在全国的推行,改动了这种状况。流即为流官,由朝廷派遣,有任期,故而加强中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4、滩丁入地 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都是土地和人丁分头交税,雍正将人头税摊到土地税中,这么就免除了困苦老百姓没有土地还仍然缴纳人头税的不公平局面,减轻了封建税负及人身依服,一起客观上刺激了人员的添加。

3,爱新觉罗·胤禩是怎样的一个人

  爱新觉罗胤禩,系清朝圣祖仁皇帝康熙第八子,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时[1],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
  近年来,胤禩名屡见于诸历史小说、古装戏剧中,多为反角,皆以结党谋私、暴戾悖逆、不忠不孝、奸险阴刻之言冠之,余窃为之不平。数月间,寻得清代史料多部,潜心研读,小有所得,故撰文一篇,以正胤禩之名。

  少年皇子

  胤禩虽为康熙帝之子,但因其母出身卑微,故少时在众兄弟子侄间并不得贵重,颇受冷遇。这段经历当对他日后广有影响,故赘言之。
  其母卫氏,系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宫内管领虽为五品文官,但因她是辛者库出身,故较后宫其余人等为贱。据杨珍《康熙皇帝一家》中介绍:“《清皇室四谱》中,也说卫氏‘本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辛者库’是满语‘辛者库特勒阿哈’的简称,意为‘管领下食口粮人’,即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代八旗官员得罪后,他们本人及其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处。卫氏的先人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就现有材料看,她不仅是康熙朝,而且是清代各朝所有受封妃嫔中,母家地位最为卑下者。以此出身,卫氏仅能充当宫女,在宫内干些粗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大大少于其她宫人。但她竞被玄烨看中,并生育皇子,表明她自身条件很好,温柔聪慧,美丽出众。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仅有两人被册为嫔,一位是正在受宠的17岁少女瓜尔佳氏,另一位则是相对来讲已年位则是相对来讲已年老色衰的卫氏,而比她早生皇子的戴佳氏却没有得到册封。这除去因胤禩很受皇父喜爱,是三十七年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轻(仅17岁)的一位外,与卫氏本人也有关系。不久,她又被晋升为良妃,成为玄烨当时仅有的5位妃子(贵妃除外)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之人。”[2]
  胤禩出生后,康熙嫌卫氏出身低微,将他交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慧妃那拉氏教养[3],因此他与慧妃感情甚亲。雍正帝继位伊始,允许部分母妃“随子归邸”而居,惠妃因亲子胤禔已被圈禁,于是欣然移居至胤禩府邸。
  据闻胤禩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
  清朝规定皇子六岁起入书房读书,每日以名师大儒教之以满、蒙、汉等文字,并辅以骑马射箭等功夫。据《康熙起居注》所载,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康熙对几位年长阿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次考核,其中便有方满六岁的胤禩。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八子“以次进前,各读数篇,纯熟舒徐,声音朗朗”,[4]想必胤禩不满六岁便已开始习读诗书了。
  但写字是他的弱项,康熙曾因不满他的书法,遂令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何焯为其侍读,并要他每日写十幅字呈览。曾任翰林院编修、起居注官、礼部给事中、九阿哥胤禟侍读兼府内管家的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词中提及此事,言胤禩于之颇不耐烦,便央人写了来欺逛康熙[5]。
  康熙三十一年七月,他随父与众兄弟共往塞外巡猎,据传教士张诚回忆:“整整一个月,这些年幼的皇子同皇帝一起终日在马上任凭风吹日晒。他们身背箭筒,手持弓弩,时而奔弛,时而勒马,显得格外矫捷。他们之中的每个人,几乎没有一天不捕获几件野味回来。”[6]胤禩位于其列,亦必时有斩获。
  胤禩早年很受皇父喜爱,康熙于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第一次分封皇子时,他便与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为贝勒[7],为当时年龄最幼者。此后又多次受康熙指派,适其出塞时与皇三子胤祉一同办理政务。
  先前已经提到,胤禩为人非常亲切,全无阿哥的骄纵之气,因此广有善缘。不仅在众兄弟中与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皇十四子胤禵交情非比寻常,与众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欢。康熙帝之兄裕亲王福全(卒于康熙四十二年)生前也曾在康熙面前赞扬胤禩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具体你可以看下面的链接,那里有详细的介绍。

4,爱新觉罗胤禩介绍

  1、爱新觉罗胤禩,系清朝圣祖仁皇帝第八子,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时,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

  2、近年来,胤禩名屡见于诸历史小说、古装戏剧中,多为反角,皆以结党谋私、暴戾悖逆、不忠不孝、奸险阴刻之言冠之,余窃为之不平。数月间,寻得清代史料多部,潜心研读,小有所得,故撰文一篇,以正胤禩之名。

  3、父亲:清圣祖玄烨。

  4、母亲:良妃卫氏。嫡妃郭络罗氏(安亲王岳乐外孙女)、庶妃王氏。(来自康熙四十五年玉牒)。 雍正年间的记载,侧福晋姓氏不详。(来自胤禩侧福晋祭文)。 乾隆年间的记载,弘旺生母张氏及胤禩的其他两位侍妾。 总计:妻妾至少5位(嫡福晋郭络罗氏、雍正年间死去的侧福晋、乾隆年间还活着的张氏及其他二妾)

  5、庶妃(即庶福晋或庶夫人)可以入玉牒,无论有没有孩子;而侍妾生了孩子才可以入玉牒,而且玉牒十年一修,如果孩子在修玉牒的时候已经死了,其母也就入不了玉牒了。比如懋嫔宋氏的两个女儿都是未逾月殇,所以她就没入玉牒。由此可见玉牒主要是记录子孙后代的,孩子的生母是顺带记载的。

  6、按规矩,成婚之前,皇子身边已有庶福晋(或侧福晋)或者格格在侧。 据相关资料考证,应葬在如下两地:一说:热河石洞沟左山之阳(现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石洞沟)——胤禩之子弘旺《皇清通志纲要》。一说:北京八大公村(现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

5,胤禛是康熙的第几子?

第四子。 爱新觉罗·胤禛,《新步步惊心》中的角色,清康熙第四子,由演员杨祐宁扮演。 雍正是清王朝第五位皇帝,前四位分别是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圣祖康熙。雍正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在所谓“九龙夺嫡”的争斗中,意外成为皇位继承人。 雍正出生于1678年,病逝于1735年,他一生总共生了十个儿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来被称为乾隆皇帝的皇四子弘历。 其他儿子: 老大胤禔,本序第五。康熙十一年生,因为是庶妃所出,虽然年龄最长,却没有当上太子。这位皇长子自来对太子之位欲望强烈,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高潮之时,胤禅禔自作聪明地认为,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都已死绝,嫡子全无,只能立长,太子之位非他莫属。 于是不自量力地向康熙提出,如果要杀废太子胤礽,可以由他出面,让康熙避免食子之物议。岂料康熙当时心中悲痛惨绝,又对胤礽仍存希望,于是迁怒于胤禔,将他夺了爵位,永远圈禁起来。直到雍正十二年,圈禁了26年的胤禔病逝,享年62岁,勉强算作善终。 老二胤礽,本序第六。康熙十三年生,母亲是皇后赫舍里氏。他自幼深为康熙所宠爱,大概是前面的四个儿子夭折的怕了,康熙给这个儿子起了个汉人小名“保成”。他一岁时便被立为太子,康熙挑选了许多年高德劭的老臣教育儿子读书学习。 长大成人后,太子一度表现的很出色。但大概因为康熙在位时间太长,胤礽三十多岁了还是太子,难免心生怨望。加上当时康熙诸子争位非常激烈,胤礽表现不如康熙之意,于康熙四十七年、五十一年两度被废,被禁锢于咸安宫,雍正二年忧愤交加去世,享年50岁。 老三胤祉,本序第十,康熙十六年生。他素来与太子交好,皇储之争时没表现什么欲望,故而在康熙时没有受到处分。 但到了雍正在位时,胤祉父子连连犯错,特别是雍正八年时怡亲王胤祥去世,胤祉没有像雍正想像中那么悲伤,因此被夺爵,还被扣上了和阿其那、塞思黑往来交结的罪名,被圈禁于景陵。雍正十年去世,享年55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6,胤禛是康熙的第几子?

胤禛是康熙的第四子。 雍正,清世宗,全名爱新觉罗·胤禛,是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清朝第五位皇帝。公元1678年德妃乌雅氏在宫中产下皇四子,后被皇贵妃佟佳氏抚养长大。公元1722年,康熙帝崩,胤禛继位,年号雍正。公元1735年去世,在位13年,作为康乾盛世承上启下之人,为其儿子乾隆的治世打下坚实基础。 人物成就 1、整顿吏治 康熙往年吏治松散,贪污丛生,官员腐化堕落,国库空虚;在这样一个虚假繁荣的背后,雍正早已看在眼里。雍正一即位,便着手整治,要求文官不贪墨,武官不克扣军饷,为此还专门成立会考府,对财政进行审计。制度上防止了腐化等现象出项的空间。 2、建立军机处 原来清朝军事上的工作主要有议政处来决议,平时国家行政事务则由内阁处理,雍正则在议政处和内阁以外建立了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5-7人,共商军国大事,进步在朝决议计划功率。可是军机处权利过大,位置在内阁之上,使得内阁原有的拟旨及其批驳皇帝错误决议等权利形同虚设,雍正大权独揽。 3、改土归流 改动少数民族地区世袭的土司、头人准则,对此中心没有任免权。改土归流准则在全国的推行,改动了这种状况。流即为流官,由朝廷派遣,有任期,故而加强中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4、滩丁入地 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都是土地和人丁分头交税,雍正将人头税摊到土地税中,这么就免除了困苦老百姓没有土地还仍然缴纳人头税的不公平局面,减轻了封建税负及人身依服,一起客观上刺激了人员的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