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恒河的解释

恒河的解释

恒河的解释[the Ganges River] 印度北部大河。全长2506公里。有两条主要源流:其中较长的阿勒格嫩达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楠达德维山以北约48公里处;另一主源帕吉勒提河发源于喜马拉雅 山麓 的根戈德里冰穴。两河汇合后称恒河,在赫尔德瓦尔 进入 平原。注入孟加拉湾。恒河平原十分 平坦 ,从德里到孟加拉湾长约1600公里,高差只有210米。平原面积78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达3亿 详细解释 梵语。 南亚 大河。发源于 喜马拉雅山 南坡,流经 印度 、 孟加拉国 入海。 印度 人多视为圣河、福水。 《金刚经· 无为 福胜分》 :“但诸 恒河 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隋 江总 《 * 严寺碑》 :“标乎刹土,比数 恒河 。” 清 赵翼 《刘荫萱远寄藏佛 一尊 》 诗:“岂特八万四千 阿育 塔,直与 恒河 同数微沙尘。” 词语分解 恒的解释 恒 é 持久 : 恒心 。 恒久 。恒定。恒齿。永恒。恒星。恒温。 经常的, 普通 的:恒言。 姓。 部首 :忄; 河的解释 河 é 水道的通称: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 特指 中国 黄河 :河套。河防。 指“银河系”:天河。 河汉 。 部首:氵

2,恒河在哪里?

恒河--印度的圣河
印度恒河最神圣的一段在瓦拉纳西(Varanasi)古城旁的河岸。沿着弯弯河流,河沿西岸建了一大片阶梯,紧接背后一大排古味十足的房屋庙宇。加上河面一艘艘小木船,浸泡于河里的信徒,岸上打坐的僧人,石阶上火葬仪式的迷烟,虚幻般的昔日情景,仿佛时光倒流了几百年。难怪瓦拉纳西被称为永恒之城。

无数印度教徒,千里迢迢来到瓦拉纳西,就为了浸身于河里沐浴,尤其一年一度的沐浴祭祀,更是人潮汹涌。他们深信恒河圣水能洗脱一生犯下的罪孽与病痛,灵魂因此纯洁而升天。有些自知来日无多便来这里等待死亡。也有死后家人将遗体运来此处火化,骨灰撒入河里,让灵魂修成正果,从此超生。火化要有钱买木材,没钱的就只好把尸体扔入河里喂鱼,草草了事。

本来是和几个朋友参加旅行团游印度金三角,后来就只有自己独个延长旅程,买了张机票飞往瓦拉纳西。独闯印度虽然自由自在,不须逃难般走马看花,不过久闻印度各式偷骗事件,有点战战兢兢。踏出瓦拉纳西机场,大群德士佬一窝蜂来争招生意,一时令我不知所措。后来选了个英语不错的年轻司机。

3,恒河的流向是什么?

恒河总流向是从北—西北至东南,在三角洲,水流一般南向。 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3150米处,流到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达河汇合处德沃普拉耶格,海拔降至300米,以后称为恒河。 在印度文化及神话中,认为帕吉勒提河为真正的源头,但阿勒格嫩达河长度较长。阿勒格嫩达河的河源来自楠达德维山、卡密特山等山脉融雪;帕吉勒提河源于海拔3,892米的根戈德里冰川。恒河流至安拉阿巴德,海拔降至120米,安拉阿巴德以上为上游,下至西孟加拉邦段为中游,以下为下游。 虽然恒河河源包括许多小溪流,其中最长的六条河流及五个汇流点为圣地,六条河流分别为阿勒格嫩达河、道里根加河、南达肯尼河、品达尔河、曼达基尼河及帕吉勒提河。而五个汇流点合称潘奇普拉耶格(Panch Prayag,意即“五个汇流点”),皆位于阿勒格嫩达河上。 由上游往下游分别为该河与道里根加河汇流的毗湿奴普拉耶格、与南达肯尼河汇流的南德普拉耶格、与品达尔河汇流的卡尔恩普拉耶格、与曼达基尼河汇流的鲁德拉普拉耶格以及与帕吉勒提河汇流的德沃普拉耶格。 在流经喜马拉雅山区峡谷约250公里的河段后,于瑞诗凯诗结束峡谷河段,在赫尔德瓦尔附近进入恒河平原。在赫尔德瓦尔建有水坝将部分河水导入恒河运河,在赫尔德瓦尔上游的河段大致向西南流,其下游则为向东南流。 恒河接着流经约800公里的曲折河段,沿岸有千万人口城市2座。拉姆根加河在此河段汇入,注入恒河的平均流量为每秒500立方米。亚穆纳河于阿拉哈巴德附近与恒河汇流,在印度教中,该地也是神圣的汇流点。此汇流点亚穆纳河的流量较恒河为大,流量为每秒2,950立方米,约占汇流后总流量的58.5%。 恒河上游水源主要来自3~5月喜马拉雅山冰雪融化,中、下游则来自6~9月的季风降雨。冬季为枯水期,5月初开始上涨,8~9月升至最高,水位高约1O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一起,河口流量平均为3.4万立方米/秒。 河源 源头至安拉阿巴德为上游,恒河的两个较大源头是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两河上游奔腾于喜马拉雅山间,地势由3150m急降至300m,急流汹涌。两河在代沃布勒亚格附近汇合后,才被称为恒河。 当恒河流至安拉阿巴德时,海拔已降至120m。上游河段以赫尔德瓦尔为界,以上的河段穿过西瓦利克山脉,河床多为岩石,河道狭窄,多急流;以下的河段进入平原,河面变宽为0.76~3.3km,泥沙淤积,河道两侧多沼泽和低洼地,雨季常改道。旱季时,流量为200m³/秒;雨季时,流量达5680m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