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中华稻蝗的繁殖特点

中华稻蝗的繁殖特点

中华稻蝗每年发生一代,以受精卵越冬。卵在5月上旬开始孵化,跳蝻蜕皮5次,至7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再经半月,雌雄开始交配。卵在雌蝗阴道内受精;雌蝗产出的受精卵形成卵块,一生可产l~3个卵块。卵块颇似半个花生,呈黄根色,长13mm-20mm,直径6mm-9mm。每块含卵35粒左右。卵呈长椭圆形,黄色,长3.6mm-4.5mm,直径1.0mm~1.4mm。雌蝗产卵可延至9月间;多产在田埂内。

2,中华稻蝗有什么特效药防治?

防治中华稻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耕翻稻田地边,使其不能生长杂草,宽度在2米左右。这样做一是破坏蝗虫卵块,使蝗卵不能孵化;二是阻止草原上的蝗蝻进入稻田。
  2、在蝗虫进入稻田之前,在稻田与草原交界处打一条2米宽的药带,使蝗虫未进入稻田就被杀死。打药带最好采用5%的锐劲特悬浮剂,每亩用药量20~30毫升对水喷雾。这种药剂持效期长,可达20天左右,而且防治蝗虫效果好。
  3、当蝗虫进入稻田后,喷洒乳油类杀虫剂比如25%快杀灵或5%高效氯氰菊酯,每亩用药25~30毫升,既有胃毒作用又有触杀作用,而且药液喷在稻叶上不易挥发。

3,稻蝗是什么?

稻蝗俗称蚂蚱,属直翅目,蝗科。蝗虫种类甚多,其中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是中华稻蝗〔Orya chinensis(Thunberg)〕,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麦、高粱、红薯、豆类及杂草等。 为害状 中华稻蝗成、若虫取食叶片,轻者稻叶成缺刻,重者叶片吃光(彩版六,34),仅留叶脉。水稻抽穗后可咬断枝梗,造成断穗、白穗。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36~44毫米,雄成虫体长30~33毫米,体绿色或黄绿色、黄褐色,复眼灰褐色。触角线状,前胸背板两侧各有1条明显的褐色纵带。前翅绿色,后翅褐色。卵以卵囊形式存在,上端平,下部圆钝,褐色,能浮于水面,囊内有排列不整齐的卵,16~102粒。若虫分6个龄期。 发生特点 中华稻蝗在北方地区1年1代。以卵在田边、荒地土中、杂草根际周围越冬。北京地区5月中旬开始孵化,6月初至8月下旬各龄若虫重叠发生,8月底始见成虫,9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10月下旬至11月成虫逐渐死亡。成虫飞翔能力较强,有趋白光、紫光性。成虫喜选择湿度适中、有一定丛草、土质松软的背风向阳处产卵。低龄若虫有群集性。 稻蝗发生与稻田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沿湖、沿渠、低洼地区发生重,早稻田重于晚稻田,田埂边重于田中部,免耕少耕地区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冬春铲除田埂、渠沟草皮,兴修水利破坏稻蝗滋生地。结合春季灌水耙地打涝浮渣(内有浮卵囊)。 (2)药剂防治。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化盛末期,即当卵孵化率在80%以上,或3龄幼虫占调查虫量的30%左右,防治指标为每平方米有虫15~20头。防治药剂可选择每667平方米40%氧化乐果50毫升,25%杀虫双200毫升,20%灭杀菊酯36毫升,20%敌马乳油50毫升等,对水15~20千克进行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