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保店驴肉的历史传说

保店驴肉的历史传说

起源于偶然 成名于武术据传,清朝嘉庆年间,自山东乐陵经宁津至河北的吴桥,有一条重要的邮路,往来的邮差很多,保店就是这条邮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过往的邮差经过保店,都要放下邮件,停下来歇脚,在保店的酒馆里要上一壶老酒,几盘猪羊杂碎,喝酒暖身解乏。久而久之,邮差们对保店酒馆里单调的菜肴感到厌倦了,但保店人只会做猪羊杂碎之类,实在做不出别的稀罕东西来留住这些常客,心里十分着急。那年冬天,地面上结成了坚硬光滑的地皮甲。当时,李守恒的高祖养了一头毛驴,平日里全靠它下地干活,是家中的宝贝疙瘩。不料,这头毛驴在滑溜溜的地上行走时摔断了腿,久治不愈,成了一头废驴。李高祖心一横,将驴杀掉,炖了一锅香喷喷的驴肉。开酒店的老板得知后,如获至宝,从李高祖手里买去,请邮差们品尝。邮差吃过后,连声称道味美无比。从此,当地人不再把毛驴只当做畜力饲养,逐渐成了一道美食。李守恒的高祖也改行干起了宰杀毛驴制作熟肉的行当,从此代代相传。然而,真正让保店驴肉声名远扬的,竟是当地的武林豪杰。在当地,自古就有“宁吴二县出刁民”的说法,这里的“刁民”,并不是泼皮无赖,而是封建官衙对习武百姓的蔑称,意思是指宁津和吴桥二县练武术、耍杂技的人很多。其中,李守恒的一个老爷爷就是有名的武林高手,人称“南拳李”。据说,“南拳李”在保店开有武馆,门下弟子成百上千。当时,河北沧州有个自称“北脚王”的人心里不服,便前来叫阵比武。二人商定不动手过招,只表表功夫。于是,二人与众多看客一起来到一片杨树林中,“北脚王”挺身抬脚,将一棵碗口粗的白杨树拦腰踢断,众人齐声叫好。随后,“南拳王”走到一棵略小的树前,双拳缓缓向树推去,只见这棵树未见动静,树后几步远的另一棵比“北脚王”踢断的树更粗大的杨树,却被一下子击断。见此情景,“北脚王”自愧功力不如。后来,武林中人请教“南拳王”何以有此神功,“南拳王”道,这全得益于保店驴肉,保店驴肉不仅美味可口,常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七穴八脉。从此,宁津四处闯荡江湖、习武卖艺的人为强壮筋骨,便常食驴肉,并将此说和保店驴肉一起,带到四面八方。李守恒说,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保店驴肉的成名,诚然与宁津武术杂技艺人的传播有关,但它能吸引住众人之口,并成为清朝宫廷的贡品,最根本的是依靠它的美味可口。

2,保店驴肉的发展现状

秘而不宣的工艺,成了保店人的“专利”,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本。名声大了,仿冒的也来了。据了解,保店镇有驴肉加工户20余家,而山东与河北相邻县市打着“保店驴肉”的招牌制售驴肉的竟多达100余家,据说,其中多数是“李鬼。”李守恒向记者讲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前年春天,他到河北省东光县送货,看见一个标有“保店驴肉”招牌的摊点,便上前问道:“你卖的是保店谁家的驴肉?”摊主脱口便答:“李守恒家的。”李守恒又问:“你认识他吗?”对方说:“当然认识。”李守恒气愤地说:“我就是李守恒!”对方满脸通红,无言以对。保护品牌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保店人打起了品牌保卫战。近几年,他们纷纷注册了商标,每家的当家师傅亲自到市场上选活驴,回来后现杀现煮,并从配料、火候、起锅等环节上严格把关。在李守恒的家门口,他指着挂满了墙的各种荣誉奖牌说:“为了这些奖牌的纯洁,我也要保证保店驴肉的质量,绝不能让祖上创下的名牌葬送在我手里!”为了保护品牌,保店人动了脑筋。据他们分析,正宗保店驴肉产多少、就能卖多少,这说明生产规模偏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给假冒者以可乘之机。为此,保店人一边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假冒保店驴肉的打击力度,一边扩大规模,以正压邪。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按照正宗保店驴肉的制作要求,必须是用活驴,把血放净,现杀现煮。可是,由于驴的生育周期较长、农村的养驴户减少、无规模养殖及驴肉加工户增加等原因,当地的活驴资源正逐渐匮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而从新疆、辽宁、内蒙古等产驴区进活驴,要加上高额运费,成本将大幅升高,进冷冻驴肉虽然便宜些,但做不出保店驴肉的味道。据悉近先后有澳大利亚、俄罗斯等6个国家的商人前来保店商谈进口冷冻驴肉等业务,均被他们婉拒。在保护品牌与扩大规模之间,保店人心里充满困惑。好在他们有了一些初步设想。李守恒说,他打算到活驴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办加工点,出了成品后,或运回来销售,或就地打开市场。但到外地经营终究操作起来较复杂,这对仍以户为单位经营的保店驴肉生产者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难题。真切希望正宗的保店驴肉一路走好,让驴肉的清香飘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