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象棋楚河汉界由来

象棋里的楚河汉界来源于楚汉之争,象棋中的很多规则也来源于楚汉之争,敌我双方分为黑红,为“九五”而战,战局中“斗智不斗力”,通力擒拿敌军的将帅,但将帅并不照面,都沿袭了楚汉之争的文化底蕴。
从象棋棋盘的格式上看,楚河汉界两边分别是九条直线、五条横线。九,在数字上为最大,五,在数字中处于中间,竖九横五组合成了“九五”至尊,它至高至大至广,代表了皇位。两边摆上了棋子之后,形成的黑红相峙、相争,正好艺术地再现了楚、汉争夺天下的历史面貌。
我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指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
后来因种种原因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作为楚河汉界的鸿沟,不仅留在了荥阳这座东方名郡,留在了中华历史的灿烂进程中,而且也留在了中国象棋的棋盘上,成就了荥阳中国象棋之都的美誉。
2,在我国象棋棋盘上,为何会分楚河汉界?这是什么原因?
首先得明确,象棋棋盘中间的“楚河汉界”即是指如今的荥阳鸿沟。历史上,楚河相争的结局因刘邦精于谋略与布局而胜,终以鸿沟为楚河汉界,东楚霸王城,西汉王城。 秦朝末年,楚汉战争时,荥阳位于平原与丘陵之间,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刘邦与项羽决战之地鸿沟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另外,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荥阳坐拥“敖仓”供应粮草可谓是得天独厚,非常适合两军对垒。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战事,非常像中国象棋中双方排兵布阵、沿河对峙,也因此,棋盘上以楚河汉界代指对弈的双方。另外,楚汉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是划时代的,带有决定性的,左右了一个王朝的更迭剧变。最终,刘邦胜项羽败,从而开始了长达400多年的大汉王朝。 常言道:棋如人生。楚汉战争同时奠定了刘邦与项羽两位历史英雄人物的人生走向,一个是这盘棋局之中的胜利者,而另一个则是失败后的出局者,可此二人皆可谓英雄。有人说,刘邦怎能称英雄?然在答主看来,刘邦正像棋局中一直走被动下风棋的那一方,只不过他足够顽强、越挫越勇、斗智不斗力且情商颇高;而项羽更像是民间百姓心中的英雄形象,“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更是有了那“不以成败论英雄”之句。 楚汉之争最后的结局可以说出乎很多人意料,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惊天动地的逆转也体现了象棋对弈中棋局变化万千、波诡云谲的特点。楚汉战争从起初的楚强汉弱、项强刘弱到最后的楚败汉胜、项亡刘赢而结束,正像象棋对弈所体现出的“势均力敌、各怀绝技、胜负不知、虽败犹荣”的独特魅力。
3,“楚河汉界”鸿沟为界的鸿沟在哪里?
楚汉鸿沟也是楚河汉界指的是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 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因种种原因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象棋棋盘中的“楚河汉界”就在荥阳市广武山上。因此,象棋与荥阳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提起象棋,不能不说“楚河汉界”,提起“楚河汉界”就不能不说荥阳。 相关史料 据史料记载,汉高帝二年即公元前205年,刘邦引兵东向,出函谷关;三月,与诸侯会盟洛阳,集56万人马伐楚,乘楚霸王项羽率兵征齐而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攻下楚都彭城。项羽闻讯,立即回师,在灵璧一带与汉军展开激战。 汉兵大败,溃不成军,刘邦仅得数十骑卫护而逃出重围。五月,到荥阳招集残部,又会合萧何从关中送来的人马,兵势重振。从此,楚、汉在荥阳展开了长达4年的拉锯战——你进我退,你退我进,反复争夺,不相上下。并由此形成了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中间的划分。
4,楚汉交界的鸿沟在哪里?
鸿沟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开始兴建。修成后,经过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一直是黄淮间主要水运交通线路之一。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时期又称狼汤渠。它在今河南省荥阳北引黄河水,东经过中牟北,开封北而后折埂南部,经过尉氏东、太康西、淮阳,分成两条支流:一条向南进入颍河,一条向东进入沙河,二条又分别汇入淮河,形成黄淮间的水运交通网。 鸿沟指的是今天河南省荥阳市黄河面岸广武山上鸿沟,这里曾经是战国开凿的鸿沟帮道的一部分.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在荥阳一带,“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刘邦采取斗智不斗力的战略方针,暗中派韩信东度黄河的同时.长期把项羽兵力牵制在荥阳,迫使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西为汉,东为楚,鸿沟于是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项羽的霸王城.西边是刘邦汉王城. 鸿沟本是战国时开凿的一条运河,其故道从荥阳北引黄河水,经中牟、开封、通许、太康、淮阳,入于颖水。但在刘项相争的过程中曾一度成为楚汉之界。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派遣使者与项羽讲和,并请释放太公(即刘邦之父,当时,刘邦因与项羽作战失利,其父母妻子皆被项羽所俘)。项羽答应休战,并中分天下,其界即为鸿沟,其西归汉,其东归楚,并将刘邦的父母妻子送归刘邦。所以,至今留有成语“判若鸿沟”,以表示界限分明之意。 然而,以鸿沟划分楚汉政权的局面是极为短智的处当时,项羽见既有成约,便由鸿沟引军东归,而刘邦亦欲西归。张良、陈平进谏说:我方已有大法天下,诸侯归附,而彼方兵士疲惫,粮食缺少,这正是消灭它的好机会,不如乘机取之。若放过它,那就是养虎遗患。刘邦采纳了张、陈之计,又展开了对项羽新一轮的追击。于是鸿沟为界这一页便迅速地翻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