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目录

1,糖尿病应该怎么预防?

糖尿病应该怎么预防?

一,加强体育锻炼和减轻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体力活动过少可能引起身体发胖,两者互为因果都可以诱发糖尿病的发生。所以要适当的增加体力活动,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肥胖,三者结合起来是有好处的。可以使糖尿病的发病率减少。 二,预防从调整饮食习惯开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促使糖尿病的发生,不能依赖药物,完全可以通过改良饮食习惯,调整总热量和脂肪的摄入,来达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三,大力宣传戒烟,吸烟糖尿病三大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一定要强调戒烟。 四,预防要从妊娠期开始,在广大群众中要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并增强监测筛选的意识,对于25岁以上所有初次孕妇的女性和25岁以下所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初孕女性或者有分娩巨大胎儿史、畸胎史,流产史的孕妇。在妊娠期24到28周,定期检测血糖以便早期发现妊娠糖尿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怎样预防糖尿病呢?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分泌缺乏,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糖尿病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失明,截肢,终末期肾病等,研究也发现,通过严格的饮食管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1. 碳水化合物 在饮食管理中,碳水化合物常被曲解,事实上,严格患者的碳水化合物是没有必要的,它占总能量约45-60%(正常成人55-65%),我们应该把碳水化合物分为糖,淀粉,纤维素,之前人们一直认为糖对患者血糖的影响高于淀粉,但实验证明等量的白砂糖与白面包相比,白砂糖对血糖的影响小于白面包。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必严格限制蔗糖类食物。与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和类型比较,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有意义。 2. 脂肪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能严格限制,同正常成人的摄入量(20-35%),过度限制是没有意义的,它会伴随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样可能导致甘油三酯的增加,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摄入脂肪的类型上。我们应该适量摄入的脂肪类型是不饱和脂肪酸,如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多不饱和脂肪酸(葵花籽油,菜籽油等)。 3. 蛋白质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严重的胰岛素缺乏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缺失。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会发生严重的胰岛素不足,对蛋白质的需求和普通人群相似,占总能量的10-20%。 为健康答疑解惑,营养界最会手绘的医生(微信公众号:王霞般若)

3,怎样预防糖尿病?

  1、一定要讲究膳食科学,避免营养过剩及偏食。尤其是要少吃炸薯条、炸鸡腿、汉堡等高热量的洋快餐。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8小时的良好睡眠,让患者有自己活动的空间,以避免精神长期高度紧张。
  3、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抽烟喝酒之类的要戒掉。
  4、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5、控制热量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人们通常认为低脂饮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然而妇女健康倡议研究近期公布的一项结果表明,降低饮食中的脂肪比例并不能降低2型糖尿病危险,低热量饮食才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关键。

4,【2019年整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共分十八章,介绍了糖尿病的现状与流行趋势,糖尿病的危害性,糖尿病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自然病程,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肥胖病,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等。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1999年修订的国际诊断标准和分型,从预防疾病出发,强调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重点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和监护,在治疗方面,制定和完善糖尿病的三级管理,运用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防治知识,进行自我管理。 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13年的10.4%。为有效防治这种疾病,从2003年至2017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相继颁布了五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扩展资料: 我国糖尿病有以下五个流行特点: 1、以2型糖尿病为主,1型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2、各民族间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满族患病率最高为15%,藏族较低为4.3%。 3、经济发达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4、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较高。2013年的全国调查表明,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 5、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比例显著升高至正常人的三倍。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原则: 1、合理控制总热量。热量摄入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 。一般先计算标准体重,一个人的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一般波动在10%以内为大致正常,超过标准体重20%为肥胖,低于20%为消瘦。 根据标准体重制定每天总热量摄入。 一般休息时20-25千卡/公斤体重·天;轻体力劳动时25-30千卡/公斤体重·天;中等体力活动时30-35千卡/公斤体重·天;重体力劳动时30-40千卡/公斤体重·天。 2、食物成分比例分配要适当。碳水化合物 (主食、薯类、水果、甜食等)占50-55%;脂肪(动物油、植物油、脂、动物内脏、外皮、肥肉,植物的果实、坚果等)占20-30%; 蛋白质(由氨基酸所组成的物质,牲畜类的肉、奶,蛋类,植物蛋白,如豆类等、芝麻、瓜子及干果类)占15-20%。 3、饮食方案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饮食方案个体化、制定合理、较为详细的饮食计划。不采取禁食或偏食等强制性措施,防止营养失衡。 4、避免空腹饮酒、大量饮酒,少食油盐。应用磺脲类和胰岛素时应特别注意,尽量避免饮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参考资料:人民网-权威专家解读糖尿病防治指南

5,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目标

世界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控制在小于7%,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日常生活中,糖友除了正常服药保证适量的运动,还应该格外注意饮食习惯,按照标准的热量进食,监测血糖的变化,按照科学的食谱吃,以保证血糖的稳定和营养的摄取,血糖高管官网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