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是否就是真实历史呢?
不是,有戏说的成分!我以人物的脉络简单说一下! 首先说一下大家都喜欢的侠王老十三胤祥。 历史上胤祥确实是雍正的左膀右臂,胤祥在胤禛登基后,电视剧里的表现和现实中表现大概一致,虽有戏说成分但是也不多,他真的是雍正的左膀右臂,和雍正兄弟情深,没有被刻薄的雍正猜忌,权倾朝野为了雍正的新政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但是,在雍正登基之前,康熙确实因为废太子的事囚禁了胤祥一段时间,但没有十年的圈禁,只是失宠了。 咱们再说邬思道,现实中邬思道,一名斯道,字王露,清代绍兴人。好读书,屡试不中,因家贫,只得以游幕为生,寓居河南开封,也就是绍兴师爷。腿有残疾。河南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邬入幕。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载,邬思道为田文镜写密褶参隆科多而“宠遇日隆”。后来田、邬二人以事龃龉,邬愤而辞去。“自此文镜奏事,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田又重金聘回邬思道。雍正帝也曾在给田文镜奏折写“朕安好,邬先生安否?” 《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可谓是雍正乾隆朝的奠基人,雍正登基前他出谋划策,登基后他在背后默默奉献,可谓是两代帝师。现实中,他只是田文镜的师爷,和雍正除了奏折没有其他的交集。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 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 老八很活跃啊!在雍正登基后还策划了八王议政的阴谋,其实胤禩早早就被雍正收拾了,根本就没有机会搞什么阴谋诡计。 简单说说,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李卫不是叫花子,图里琛是个外交家,隆科多和佟国维的关系也不是叔侄等等。
雍正王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摊丁入亩 以前收税是按人头收,好多老百姓家里人多,但没多少地,所以就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摊丁入亩就是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2、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更称为火耗或耗羡,但耗羡的范围大于火耗,耗羡还包含雀鼠耗等。 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此举集中了征税权利,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但州县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 3、官绅一体纳粮当差 古代收税,只到老百姓家,官绅自外。老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但由于触及官绅利益,因此实行起来有较大难度。 但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必须暂时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这种暂时的利益牺牲是为了王朝巩固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扩展资料: 雍正帝清理亏欠,赃官赔偿以外,就令官员以羡余来弥补,所以清理财政的同时,必须进行耗羡提解。 康熙末年有人提出整治滥收火耗和改变它的用途的建议,认为耗羡除允许州县官动用一部分外,其余的归省里,用作公共事务。康熙帝不赞成。 他说,征收火耗原是地方官的私事,若允许他部分归公用,就是中央政府承认此项征收是合法的,他本人将落个实行加派的罪名。雍正帝同乃父态度不同。 雍正元年,山西巡抚诺敏请求将该省各州县耗羡银全部上缴布政司,一部分用作抵补无着落的亏欠,一部分给官员作养廉银。这是全面实行耗羡提解的办法,雍正帝当即批准实行,并在全国推广山西的做法。 耗羡提解的目的之一,是要制止官吏乱征附加税,降低火耗率,以减轻税民负担。雍正帝对于耗羡率,只许减少,不许增多。 他说,如地方官员“于应取之外,稍有加重者,朕必访闻,重治其罪”。耗羡归公后,各地火耗率与实行前发生变化,大多数地区耗羡率降低在正额钱粮的一至二成之间,比原来的高耗羡率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扭转了地方官狂征滥派的严重情况。 耗羡提解以后,雍正规定,它的用途为三大项;一是给官员的养廉银,二是弥补地方亏空,三是留作地方公用。第二个用项在雍正初年清理财政中业已实行,待清补完毕,这部分银子就改用到其他两项上。 清朝实行低俸禄的制度,致使官员贪赃枉法,滥征火耗银。耗羡归公了,但从中提出一部分,作为他们办公和生活补助费,不再多贪占,以维持其“廉洁”,称为“养廉银”。在雍正朝,由于清查亏空和实行养廉银制度,官场确实较前清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雍正
雍正王朝剧情介绍 讲的是什么故事
1、剧情介绍:公元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严,康熙皇帝驾崩,举国震惊。继位者不是当了近四十年太子的二阿哥,不是精通经史的三阿哥,不是贤名远扬的八阿哥,也不是深受康熙钟爱的大将军十四阿哥,而是素有“冷面王”之称的四阿哥胤祯。
2、胤祯并不是朝野看好的人选。他曾在江南“煸动”灾民闹事,在城隍庙摆鸿门宴,软磨硬逼,掏走了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万两银子筹款赈灾;他追讨国库欠款,逼得老臣上吊,皇子王爷到前门大街变卖家当,令满朝官员惶惶不可终日;刑部冤狱案,他隔岸观火,让八阿哥和太子斗得两败俱伤;百官行贿案,他借年羹尧之手血洗江夏镇,使得太子再度被废。胤祯的皇位不是篡来的,不是改遗诏偷来的,不是毒父夺来的,而是康熙传授的。康熙选择了胤祯为雍正皇帝。
3、在当政后出现的山西诺敏案、科场舞弊案中,雍正杀了一批牵扯进去的朝廷中枢重臣。西北用兵、数省天灾,急需军费和赈灾,抄贪官污吏的家财,解决急需。而后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心力交瘁,暴猝在自己的御案旁。之后,开始了六十年的乾隆盛世。
雍正王朝剧情分集详细
1、第1集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暴涨,十几道河堤缺口,上百万灾民流离失所。康熙接到快报急招诸王大臣议事。不料,太子胤礽与康熙的嫔妃郑春华偷欢来迟,对康熙的问话更无以对答,康熙震怒。而四阿哥胤禛在户部查清钱粮实数后速赶至乾清宫,针对国库空虚,已无粮可调,无款可拨的状况,提出了账济救灾的方案,引康熙重视。 2、第2集 十三阿哥胤祥取出九阿哥胤禟给任伯安的密信,任伯安惊恐无奈,只得捐款。八阿哥胤祀、胤禟等人在京闻知此事大为恼怒,依据胤禛扰官逼捐此事参本。 胤禛筹款赈灾初见成效,离开扬州城时,他叫田文镜打官服还给车铭。田文镜不解,愤然而去。随后,胤禛命田文镜陪同上京办事,田文镜才知当日还服给车铭,原来是别有用意。对胤禛更加忠心。 3、第3集 胤禛与年羹尧赴京过折,康熙读罢深感宽慰,遂留年羹尧在京任职,并加封胤禛为“雍郡王”。八阿哥胤祀等人颇为不悦。赈灾之事告一段落,康熙便决定追查户部欠款。 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力主八阿哥胤祀接此差事,胤祀却深知此事棘手难办。最后巧妙地将此差事推卸给胤禛。而太子因为自己也有欠款,便叫胤禛出面。 4、第4集 康熙叫胤禛为朝廷社稷着想,放手追款。胤禛请父重褒奖十三阿哥胤祥,和希望与胤祥一同办此差事。康熙不允,并说:“朕要你去做真正的孤臣。”胤禛亲自追讨皇子王公的欠款,叫一路跟随他回京的田文镜负责追缴众官员的欠款。魏东亭等老臣被传问话。马国成因被田文镜追款而感到不满,大开衣衫展示战绩。最后胤禛亲到,胤禛命人将马国成的衣服除下,在众官员面前展示。另一方面,因八阿哥胤祀的暗中挑拨,大阿哥胤禔将太子欠款一事捅了出来。 魏东亭等老臣被传问话。马国成因被田文镜追款而感到不满,大开衣衫展示战绩。最后胤禛亲到,胤禛命人将马国成的衣服除下,在众官员面前展示。另一方面,因八阿哥胤祀的暗中挑拨,大阿哥胤禔将太子欠款一事捅了出来。 5、第5集 魏东亭求十三阿哥胤祥到胤禛里帮忙求情,胤祥一口答应。可是胤禛却闭门不见,并命管家传话,叫胤祥安分在家,不要管户部追款的事。胤祥听后,气恼无奈地离去。 胤祥提出用自己的钱替魏东亭还款,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最后,一代忠臣魏东亭用一条白绫上吊自杀了。康熙惊闻,两泪直流,在大内拨出四十万两银子替魏东亭还款和一些家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