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雨果》到底讲了什么?
雨果他爹的死和那个电影制作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他爹只是死于博物馆的大火,只是个意外。 拓展资料: 小男孩雨果他爹以前是博物馆的馆长,然后在博物馆的一角发现了废弃的机器人,于是拿回家和雨果一起修复这个机器人,再然后,雨果他爹就领盒饭了。 雨果就由他的大伯收养,他大伯是火车站的钟楼维修人员,负责那坨钟的准确对时。大伯又是个酒鬼,时不时的消失,然后钟的维修就由雨果负责,最后他大伯喝个烂醉淹死在河里。 那个火车站的杂货屋的老板,也就是那个电影制作人,也就是那个机器人的建造者,也就是乔治•梅里埃。由于科技越来越发达,导致他的电影慢慢走向没落。最后他把自己的心血(电影胶片之类的)几乎全部给毁掉了。那个机器人捐给了博物馆,有幸被雨果他爹发现,然后雨果开始探秘世界。 电影最后揭示的是对电影重要奠基者乔治•梅里埃的致敬。 参考资料: 来源:豆瓣电影有情怀不等于好电影
雨果 电影影评3篇
雨果 电影影评1 中美班自体心理学取向的老师杰弗瑞带领我们一起赏析电影《雨果》。 影片围绕主人公雨果修复父亲生前想要修复的机器人展开,从他开始偷盗火车站里玩具店的零件用于修复之用到相识玩具店老板乔治,及其养女,发现自己要修复的机器人最后一道关口------打开机器人身上的心形锁的这把钥匙在其养女的脖子上挂着。由机器人被修复开始绘画又由此发现了一系列和乔治有关的历史。雨果找来乔治影片的知情人,在他和乔治太太,乔治的养女帮助下,使得乔治从对过去的尘封里走出来,和雨果彼此支持,开始各自焕发生命活力的人生。 “自体客体”进入我的思考里。《精神分析治愈之道》里说,精神分析治愈的本质是患者掌握了新的能够发现和寻找恰当自体客体的能力,包括镜像的和理想化的自体客体。只要它们存在于他的现实环境里并一直支持他。 整部影片似乎都是在以个体寻找自体客体给养自己为脉络进行。雨果在完成父亲生前未完成的事情----修复博物馆里发现的一尊机器人,借助对整个工作的全然投入来幻想着和父亲的链接,幻想着和机器人之间情感的链接---自己将不再孤独。机器人能够在他手里正常运作,象征着有和他人的关系上的链接从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自己有力量可以胜任。这是雨果在用自己的心力打造一个有着自体客体镜映的环境。 在电影中一段,雨果在决定请一个乔治先生的过去电影的崇拜者进入乔治现在的生活,想要对乔治目前的状态进行“修理”的时候,晚上做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噩梦,梦见自己在铁轨上捡心形钥匙险些被火车轧死,梦见自己变成了机器人被钟楼里四面八方的机器挤压而惊醒。第一个片段,老师的解读是“火车出轨”,意味他对即将成为乔治的养子,控制不住自己的兴奋,我看到的是,雨果在铁轨上看到心形钥匙,意味着将要以自己的心与乔治的心进行接触,这是令自己感到非常惊心动魄的事情,虽然惊险但是显然一切还能够存在。而火车司机对自己的关照也意味着,在雨果的内心里有一个支持自己的强大的自体客体存在。 后段,变成机器人的恐怖场景,老师的解读是,他期待自己将和乔治进行心与心的对接,但是也同时非常恐惧自己在和乔治的接触中被对方视同自己为机器人,失去人性自主的部分。 我以为这个梦境里闪耀的是,人对关系的渴望和恐惧,那和自体的存亡息息相关。 到了影片的最后,乔治教他玩扑克牌的魔术,他用这些技术获得人们的惊叹和赞赏,是雨果在乔治爸爸那里寻找到一个新的自体客体环境,对雨果犹如父亲般的教养。以及雨果通过魔术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欢,夸大自体部分得到进一步修缮。 其中还有一些其他人物经过雨果的生命,乔治的养女----她是第一个即父亲去世之后对其友爱的人,她从开始对雨果的好奇到和雨果牵手到在雨果的脸上轻轻一吻,都无不是对雨果在关系中修复自体的良药。还有克劳德叔叔,那个车站巡视员,图书馆理员,这些或冷漠或残酷或慈爱的人们,巨大的冒着气的钟楼寄居地,每天维修钟表的工作,饥饿的失学的生涯,都以真实的人性和现实的艰苦 营造雨果赖以生存的现实环境。 再来看从雨果修复机器人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人物---乔治先生。 在他最初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是一个凶狠的冷酷的家伙,他恶狠狠地拿走雨果递过来的父亲留下来的机器人修复图纸,之后还将一包灰烬给雨果,告诉他那个笔记本已经付之一炬。看见雨果用沾满灰烬的手抹脸上的泪,泪水黑灰把脸抹乱,我的心也碎了。一个孩子的梦,怎么可以就这样被打碎。 随着故事情节的演绎,我发现那个被打碎梦的人,是乔治。他先后狂热的投入到魔术和电影制作之中,并由此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在战争开始以后,人们不再热衷于看他拍摄的影片,他发不起工人的工资,付不起税费,他毁掉了所有的工具和胶片。 我想到的是,真的是因为那个时代不需要电影不需要他吗,不是,是他仍旧沉醉在自己的梦幻世界里,他为自己每一部完美圆满的充满梦幻色彩的电影没有了喝彩和掌声而近乎奔溃。他的失败来自于他脱离了现实。我纠结于他怎么这么不愿意调整和改变自己,他的自体客体功能,何以这样僵化。呵呵呵,看,一不留神,我的僵化的自恋就冒出来。 我也就此处,问了老师,老师说,这是一个好问题(呵呵呵,对每个人他都这么回应)他就是愿意按照自己的梦想来拍摄电影,不愿意做任何的改变。我对此的继续的自由联想是,他像一个从(观众)妈妈那里获得赞赏和认可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被妈妈抛弃冷落的孩子,自此之后变得郁郁寡欢,用否认对待过去的一切,表现在不允许养女伊莎贝拉接触电影、制止雨果修复机器人、摧毁自己之前的工作成果,但是似乎在他心灵深处,有个火种并未泯灭---他保留了他之前制作电影时候的画作。这个并未泯灭的火种等待有一天被懂得他理解他的人点燃。这个人就是雨果。 这让我想起心理治疗,每个来访者内心都有一颗未被残酷的现实泯灭的火种,等待被点燃。 雨果找到了乔治以前作为电影人的知情人,并邀请他来乔治家里,和乔治的太太一起观看乔治过去拍摄的影片。乔治那份尘封了多年的对电影事业的爱,在被被人们关注被人们赞赏的时候重新唤醒,生命的力量迸发出来,开始他心灵复苏的晚年生活。 看到此处,我不禁心生悲悯,人这一生忙忙碌碌勤勤苦苦,都是在不断建立自体客体中找寻自己啊。 雨果 电影影评2 让我试着归纳一下本片的主题,或者说它的那些不同的场景在表述些什么,传达给我的又是什么。 本片一开始的那个破损的机器人是雨果父亲的遗物,当更确切的说它其实是一个遗愿,亲人甚至于陌生人的遗愿总是每一部电影里面最大的主,人一旦死去所残留的一切都会成为极有能量与号召力的东西,总会有一个为此“赴汤蹈火”,这样的文化古今中外无一不可找到实例。这样我想到了我国古代皇太后的各种遗诏。为什么说是皇太后的遗诏,是因为我们的太后娘娘实在是无限权力中的飘(~)无权力。儿子事事孝顺,但是仅限于这事关皇帝老子屁事的时候,一旦太后凉凉被皇后凉凉撺掇着真真打了某个漂亮娘子板子的时候,皇帝大人一般也会“恭顺”的把他老娘请回她待了大半辈子的“心爱”佛堂去了。事情的峰回路转,小人得志,我是说正牌的皇后凉凉不管是主叫还是配叫,总要有翻盘的时候,那么上台叫板的是太后娘娘临终遗诏什么的,一般皇帝老儿也就只能默默换个漂亮娘子了,当然后面猪脚怎样怎样的寻回真爱,逆袭什么的再说吧。好像有点扯远了,总之我想表述的就是——这就是遗愿的力量。故而,一般在各类影片中遗物也是主人公的法宝,什么理由能比为父亲完成遗愿,抓住父亲仅留下来的一点点讯息能更好的自勉呢。照这个写法我非得写讽刺剧不可了。这不是影片给人感受,让我重启一段再来。 从影片中的那个小姑娘第一次出现的第二句话“秘密?我喜欢秘密”就能清晰感受到这又是一个爱惹事不怕麻烦的“热心”姑娘,一般这种机智勇敢聪明伶俐还有背景的姑娘会费劲心思帮执着又天然呆的男主角大多会慢慢发现自己原来有绝症,这个时候就可以遵循第二大原则,绝症病人愿望最大原则。不过幸好《雨果》这个片子的这个姑娘没有,她就是单纯的小女孩看多了书中的花花世界,终于让她逮着一个人能让她来找点事了的油头了。在自己内心狂喜的同时我们还能祝贺一下导演,因为你找到了顺便就能当下整个影片的线索和各人物间的粘合剂和润滑剂的人物。又因为是小女孩所以从爱找事到最后她还能将成长、历练什么的主题融进这部影片。这一点告诉我们爱找事的姑娘是无敌的,请珍惜你身边爱找事大的姑娘,说不定她们就是某导演派过来辅助你的主角事业的。好吧,又偏了。待我重启一下。 让我们来说说乔治爸爸这一部分,说实在虽然又是一个古老的主题,梦想,但是我确实喜欢,所以这部分我绝不绝不贫嘴,‘乔治爸爸’看我这个给自己贴金的叫法就知道了。这个部分才是本片最大的亮点,电影之电影,它带我们回顾了电影的诞生,重温那些黑白电影的惊艳,那个时候的奇幻剧目,是梦的倒影,乔治爸爸最后说的:让我们开始做梦。让我感到十分动容,开启一个梦,完成一个梦,破碎一个梦,又重拾一个梦,欣喜,满足,悲痛,从容。我们还有多少梦可以做,不,应该问我们还要做梦多久?!这个问句是问坚持,你还要你的梦想吗,还有梦想吗?这个问句是问现实,梦够了吗,什么时候去实现? 最后让我说说那个蒸汽时代,从一个孩子在钟楼里来回的穿梭中,我们可以看到真真的精工,那些环环相扣的齿轮才是最大的隐喻,轮转不息的生命,环环相扣的命运,拧转发条在咔咔的奋斗声中开启的梦想。在冰冷的工业时代那些蒸汽令人感到格外的温柔。 雨果 电影影评3 长镜头。 长镜头的的复杂性在于空间调度,现在的电影拍摄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让摄影机听从导演的调度随意升降推拉跟拍移动,导演们不用再费心费力地调度摄影车、起重机等等重型机械(奥逊.威尔斯《历劫佳人》);也不用因为摄影只能平行移动不能上下升降而费尽心机地安排演员行进路线(黑泽明《七武士》);更不用利用人工吊索完成了摄影机垂直下降(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在《我是古巴》);利用CG动画就可以完成外景或摄影棚中空间的不足,弥补电影画面的不足,于是乎观众们可以看到诸如由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清楚的单细胞生物开始,镜头逐渐放大到水滴,水滴幻化为地球(史蒂芬.斯皮尔博格《世界大战》)或是由街道快闪至地球全影再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最后成为了外星小朋友的弹球(巴里,索南菲尔德《黑衣人1》)。热爱电影的人们总会提到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小津安二郎、侯孝贤、奥逊.威尔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总能想到《夺魂索》、《历劫佳人》、《赎罪》、《俄罗斯方舟》、《职业:记者》、《人类之子》、《迷一样的双眼》、《大事件》……就个人感觉而言,只要一提到“长镜头”这三个字,就算是平时话不多的人也能变成话涝。 刚看到这个题目时真不知道自己应该写些什么? 掉书袋?真的没什么意思。 镜头分析?真的没那样的实力。 还是按照老路子聊聊电影带来的感受吧。 随着小男孩上下跑动的身影,走过滑板楼梯,在另一座时钟的前方,有一个小小的带着奇幻色彩的玩具店。习惯了马丁.斯科塞斯电影中饶舌的意式英语,习惯了黑白的人物在罪恶与救赎之间徘徊,习惯了黑帮争斗阴谋痛苦以及死亡,习惯了在一大群男人当着小孩子的面谈论枪支毒品抢地盘,在刚刚看到《雨果》的电影海报时不禁心头一凉。巨大的时钟,可爱的男孩,童话的色调,导演真的是那位拍出《出租车司机》、《再见爱丽斯》、《愤怒的公牛》、《好家伙》、《恐怖角》、《禁闭岛》的电影大师吗?大师永远都是大师,购票之前虽然有些忐忑却依旧坚定地相信这会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坐在电影院中能够听到其它观众对电影的适时评论,在听到赞美声的同时也听到了许多批评,例如:结局很容易被猜到、一个童话故事而已等等等等。对此,只能一笑了之,没有办法强求所有的电影观众都能够对电影史烂熟悉于心,更没有办法强求所有的电影观众能够体会到马丁.斯科塞斯的用心良苦。毕竟大多数的观众完全是为了休闲与娱乐才走进电影院的,在某些观众开始打哈欠的时候被感动得哭成泪人是不是有些太过另类了呢?好在我已经习惯被身边的人当成疯子了。 不仅仅只是一部堪称“伟大”的电影导演写给电影的情书,而是由一位为电影事业执着一生的老人娓娓道来的神奇故事,故事中包含的浓浓爱意足以令人任由眼泪留下却面带微笑安静地倾听。在《雨果》中,马丁.斯科塞斯的镜头运用已经不能够再用出神入化来形容。已经上映的3D电影大多以长镜头开篇,往往是天空海洋森林瀑布等等壮丽景色的快速度推移再加上一些旋转或是穿越,迅速将刚刚坐定的观众带入电影所要表现的那个时空之中。《雨果》开篇镜头也不例外——伴随巨大的齿轮的转动与变幻,跟随着导演的视线走进烟雾迷漫的车站,最后定格到一双躲在时钟背后美丽的蓝色眼睛之上。 马丁.斯科塞斯十分擅长使用长镜头去表现大纵深位置上的景物与人物,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完成不同景别之间的时空转换。这是一个观众们似曾相识却又完全陌生的时空,这里是巴黎,这里是19世纪30年代某个冬日的车站的早晨,人们匆匆出行而并未发现巨大的时钟背后还有一双观察着这个世界的眼睛。耳畔回响着嘀嗒作响的齿轮声与火车进站的汽笛声,看着漫天的雪花,镜头飞速穿越两列火车之间的站台,在蒸汽弥漫中看到匆匆的旅客身影相互交织。旅客的身影中有平民、工人、淑女、绅士、贵妇、士兵、商人、朋友、情侣、夫妻、流浪汉……无论那个时代,火车站永远都是时代社会各阶层的缩影,各色人等纷纷登场亮相,在这里做短暂停留后再怀揣各自的梦想各奔东西。电影花絮中说这一镜头从开始拍摄到最后制作完成耗时一年,可以想像整个团队为此花费了多少心血与激情,流畅的镜头衔接中观众已经不需要过多的旁白过多的特色,这就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交响乐那首浑然天成恢弘大器开场序曲。 序曲如此完美,转瞬之间电影已到结尾,依旧是冬日的街道,透过窗户能看到房间内挤满了人群,镜头穿越玻璃窗户,在每一位参加聚会的角色面前停留,梅里爱先生正准备向学生介绍电影史,书店老板亦在侃侃而谈,系着鲜艳围巾的胖乎乎的胖先生再也不用担心被狗狗咬到,车站警察拥有了不再咔咔作响的新支架,花店女老板终于可以与心爱的男人肩并肩手挽手共舞,车站乐队在演奏着动听的音乐,小男孩向宾客们展示着新奇的魔术,善良的姑娘开始记录一个带有冒险色彩的故事……伴随着欢乐的音乐每一个参加聚会的人的脸上都带着欣喜的微笑,镜头在人群中穿梭,最后穿过走廊停留在机器人平静的面容之上。走廊与房间中因为挤满了人群而显得十分狭窄,马丁.斯科塞斯充分发挥了自己把握节奏善于调度的功力,无论如何拐弯抹角的转换都是那样顺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节奏变幻,在关注主要人物的同时也能兼顾到次要人物的各种情绪,观众也不会因为人物众多而眼花缭乱到不知道自己应该盯着哪里看。虽然经过了后期CG画面处理,这一镜头依旧自然清新,推进摇移360度旋转中处处透露着大师的优雅,如此美丽的长镜头运用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被超越的。 卢米埃尔兄弟并未发现自己发明的小小机器会给人类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他们用镜头记录下身边的人物或景色,动态的画面不过是马戏团中吸引眼球的小小玩具而已。幸好,我们还有一位为电影世界打开了一扇幻想大门的乔治.梅里爱。在电影已经过度商业化的今天,幸好我们还有拥有如马丁.斯科塞斯一样的电影大师在执着地坚持着。